民生银行中层人事大调整:战略转型下的业务重构与挑战

民生银行近期迎来一系列重要人事变动,涉及总行个人金融部、信用卡中心及北京分行等核心部门。 这一轮调整不仅反映了该行在零售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也揭示了其在行业转型期的业务重构逻辑。
北京分行作为民生银行规模最大的一级分行,资产规模达9540.57亿元,此次人事变动尤为引人注目。原总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刘衍波拟任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刘衍波拥有北京大学金融数学学士和清华大学数理统计硕士学历,曾在招商银行深耕零售金融领域近20年,2022年加入民生银行后主导网络金融部业务。 他的调任被视为民生银行强化分行零售业务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原北京分行副行长邹杉卸任,这位曾带领国贸支行创下年存款超500亿元、创利11亿元的“全国金融五一巾帼标兵”的离任,也引发市场对北京分行未来战略方向的猜测。
信用卡中心的人事变动同样值得关注。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孙兴将兼任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形成“双肩挑”格局。孙兴是民生银行的老将,曾历任济南、乌鲁木齐、合肥分行行长,今年9月刚获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任职资格核准。 这种人事安排可能预示着信用卡业务与个人金融业务的深度整合。此外,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石龙转任资深专员,年内新晋三位副总闫春仲、黄海俊、胡跃鑫,其中黄海俊来自个人金融部,进一步印证了业务协同的意图。
信用卡业务正面临行业性挑战。截至2025年9月,民生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7800万张,但上半年电子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下降7.08%,透支余额减少273.45亿元。该行已关闭5家信用卡分中心,员工数量减少452人。 这种收缩既反映了监管趋严下银行的风险偏好变化,也体现了信用卡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
三季报显示民生银行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7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38%。 净息差同比提升2BP至1.42%成为亮点,主要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零售业务表现突出,管理客户总资产达3.23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增长18.21%。不过,资产质量压力仍存,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48%,且该行刚因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5865万元,凸显风控挑战。
这轮人事调整折射出民生银行在多重目标下的平衡术。一方面要通过业务骨干的轮岗激发组织活力,另一方面需应对息差收窄、资产质量等行业共性问题。 将零售金融干将调任重要分行,同时推动信用卡与个金业务协同,表明其试图通过组织变革撬动业务突破。但如何在战略转型中兼顾规模与质量,平衡创新与风控,仍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核心课题。随着监管环境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民生银行的这一轮人事棋局能否奏效,还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