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自律成员最新名单公开!
11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关于发布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机构名单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提及,利率自律机制通过2025年合格审慎评估,将等15家得分排名靠前的机构遴选为核心成员,将农业发展银行等1536家机构吸收为基础成员,将安徽霍山农商行等313家机构吸收为观察成员。总体来看,当前参加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银行总计1864家,总量较去年减少13家。
值得一提的是,申请成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的民营银行越来越多,19家民营银行中有15家参与其中,与去年相比,振兴银行、裕民银行、新安银行仍在名单之外,银行则从观察成员掉级。
15家核心银行不变,
4家民营银行未在名单中
《公告》显示,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利率自律机制开展了2025年合格审慎评估。
经评估,利率自律机制决定将得分排名靠前的等15家金融机构遴选为核心成员,将农业发展银行等1536家金融机构吸收为基础成员,将安徽霍山农商行等313家金融机构吸收为观察成员,与去年相比,总量减少13家。
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202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2025指引》”),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分为“核心成员、基础成员、观察成员和参与成员”。而在此次修订前,成员类别分为核心成员、基础成员、观察成员和特殊成员。

核心成员是指经合格审慎评估,系统重要性程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自主定价能力强、综合实力显著的金融机构。
与去年对比,15家核心成员仍保持不变,包括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浙商银行。
此次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基础成员和观察成员方面,其中,基础成员数量由2024年的1599家减少至今年的1536家,观察成员由2024年的263家增加至今年的313家。
据《2025指引》,基础成员是指经合格审慎评估,符合财务硬约束条件、自主定价能力较强、经营较为稳健的金融机构;观察成员是指参与合格审慎评估并具备进一步发展为基础成员条件的金融机构。
当前,基础成员名单中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共9家,包括农业发展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和。
值得一提的是,申请成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的民营银行越来越多,19家民营银行中有15家在名单之中。其中,亿联银行为观察成员,其他14家均为基础成员。另外,与去年相比,振兴银行、裕民银行、新安银行仍不在名单之中,中关村银行则从观察成员降级。
除了上述三类成员,《2025指引》新增加的“参与成员”包括但不限于未通过或未参加合格审慎评估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各类成员有何权利?
又该遵守哪些规定?
何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其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利率自律机制在遵守国家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货币市场、存贷款市场等利率进行自律管理,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此外,利率自律机制接受央行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那么,成为其成员能够为银行带来哪些权利?《2025指引》提及,核心成员参与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并行使审议表决权,可担任Shibor或LPR报价行,并承担牵头组织专门工作小组、积极培育市场基准利率等职责,享有发行先行先试创新金融产品的权利。
基础成员可按照人民银行和利率自律机制的有关规定,申请参与Shibor和LPR报价,发行和交易涉及市场基准利率培育的金融产品,并享有参与其他相关业务的权利。
对于观察成员,利率自律机制将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和市场发展情况,适时赋予观察成员发行和交易涉及市场基准利率培育的金融产品、参与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报价等权利。
另外,《公告》也指出,上述机构可以相应享有利率自律机制各级成员的相关权利。但同时,也应履行遵守利率自律机制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利率自律机制决议、完成利率自律机制交办的工作等义务。
除了上述三类成员,《2025指引》也要求参与成员履行遵守利率自律机制各项制度、执行利率自律机制有关决议、完成利率自律机制交办的工作等义务。
在市场利率自律机制下,金融机构通过遵守自律规则、参与基准利率报价等职责,能够有效提升经营管理的审慎性。
近期,央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并单设专栏《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其中指出,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运行,要求各类利率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
为强调重要性,该专栏指出,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整治违规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利率定价、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在对公存款服务协议中增加“兜底条款”,督促银行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按照经营成本合理确定贷款利率等,并开展利率政策执法检查,增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拓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
从卷价格转向优价值,
“反内卷”政策限制价格竞争空间
对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内卷现象,邮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尚航飞、刘正军近期撰文指出,此前部分银行倾向于模仿同业成熟产品与服务模式获取客户,形成了“低成本模仿扩张”的路径依赖。从产品维度看,存款类产品集中于定活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及大额存单等标准化品类,贷款端则表现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在准入门槛、利率水平、目标客群方面的高度重叠,以及公司贷款过度集中于部分制造业、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平台等。
文章指出,此会导致部分细分客群的个性化金融需求较难获得有效响应,从而为外部中介机构创造了生存空间。
此外,同质化背景下,会导致银行产品和服务价格竞争泛化。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赠送实物、积分兑换、代客开发信息系统、代客购置资产等方式变相高息揽存,推高负债综合成本。
上述文章认为,合理的利率或费率优惠是改善客户体验的重要方面,但若银行忽视经营成本,盲目使用低价手段或脱离专业能力与服务质量开展竞争,不仅会破坏正常的市场定价机制,而且较难形成可持续的客户竞争力。
对此,今年以来,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及银行陆续出台“反内卷”相关要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个人住款和消费贷款利率设定了不低于3%的底线,防止银行以超低利率争夺客户。同时,银行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经所得税调整后的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或同一主体发行的同期限债券利率,否则将在监管“定价行为”考核中扣分。
从地方实施情况看,比如,宁波、浙江银行业协会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全面禁止开发商渠道返佣及非透明交易安排。此外,今年6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明确取消了车贷“高息高返”模式。
由此可见,从客户经营体系看,银行如何能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此对其有效应对外部竞争、政策变化以及提升综合收益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还针对不同类型银行,设定差异化的存款利率上限,主要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加点数实现?。为避免银行竞相抬高负债端成本,同时大打价格战,优化存款利率上限是有效且直接避免高息揽储的方式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