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提出的28条俄乌停战协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报道,这份协议表面上好像对俄乌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但实际上却隐藏了许多复杂的玄机。

协议的第一条明确确认了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承诺北约不会继续东扩。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俄罗斯的一项重要安全保障,因为北约东扩一直是俄罗斯的最大担忧。然而,现实情况是,北约在东扩方面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乌克兰之后就是俄罗斯的本土,因此这一承诺的实际意义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重要。再看协议的第六条,乌克兰军队可保留60万人,相比当前的80万规模,只需裁减20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开战时乌克兰的正规军只有25万人,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是战前的2.5倍。此外,乌军还有约20万的国民警卫队和地方武装力量等非正规军。由此可见,乌克兰可能根本不需要真正裁撤任何一名士兵。

对于俄罗斯来说,协议也提供了一些看似有利的条款,例如乌克兰明确不加入北约,并将这一承诺写入宪法;北约章程也规定不会接纳乌克兰,也不会在乌克兰驻军。然而,协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伏笔:未来10年,瑞典和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250架先进战机,并提供北约的情报、侦察、监控、数据链和指挥系统支持。这意味着乌克兰将拥有一定的制空能力,虽然北约没有直接驻军,但通过提供武器和信息支持,北约实际上已经深度介入了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这与直接驻军的区别并不大。北约还将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尤其是武器方面的支持。由于欧洲军队的战斗力普遍不如乌克兰,而乌克兰急需先进武器,因此北约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在为乌克兰提供血液补充。

然而,协议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破绽和陷阱,尤其是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些条款可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例如,如果俄罗斯军队再次打击乌克兰,就会面临全球制裁。而如果乌克兰向俄罗斯的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发射导弹,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将变得无效。然而,协议并没有限制乌军对俄罗斯其他地区的打击,比如炼油厂、能源基地和铁路系统等。这无疑为乌克兰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俄罗斯的重要设施依然面临攻击的威胁。

更为关键的是协议在经济和领土方面的陷阱。根据协议,欧洲扣押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资产中,将扣除2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将用于美乌主导的乌克兰重建计划,而美国还将从中提取50%的利润,这实际上等于要求俄罗斯支付战争赔款。剩下的1000亿美元将交给美国,用于投资北极、稀土等项目,这实际上是用俄罗斯自己的钱来与其合作,而美国还从中抽取了一半利润,这种做法无疑充满了隐秘的经济利益考量。

在领土方面,协议规定乌克兰要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乌克兰控制区撤军,并交由俄罗斯控制,但俄军不能驻扎这些地方。同时,美国将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领土则按实控线停火,俄罗斯之前已在宪法中将这些地区写为俄罗斯领土,然而协议却要求放弃部分领土,实质上相当于割地求和。虽然俄罗斯完全控制了扎波罗热核电站,但协议要求俄罗斯将一半电力分给乌克兰。此外,俄罗斯还需要签署协议,不再对乌克兰实施军事打击,也不再要求赫尔松、扎波罗热的剩余领土。这实际上切断了俄罗斯继续扩张、恢复大俄罗斯的可能,并且乌克兰的基辅政权依旧保留。对于俄罗斯来说,协议没有满足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等核心战争条件,乌克兰依然是一个反俄的军事大国。俄罗斯将不得不在1200公里的军事对峙线上长期消耗国力。

此外,协议还要求在停战协议签署后的100天内举行乌克兰大选,这很可能是美国试图借机替换泽连斯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