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三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近日更新的已注销机构名单显示,金运通网络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运通”)、瑞银信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瑞银信”)、广东粤通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粤通宝”)的支付牌照已于7月10日注销。
记者梳理获悉,今年央行披露注销了10张支付牌照,已达到去年一年的量,目前累计注销106张支付牌照,持牌支付机构数量缩减至165家。从今年披露注销的10张支付牌照看,预付卡类牌照占六成。
受访行业专家表示,支付牌照数量将进一步减少。第三方支付牌照缩减一方面是响应合规要求,主动兼并、注销支付牌照;另一方面是预付卡、收单机构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从而主动退出第三方支付市场。
年内注销10张支付牌照
支付牌照再缩减!
7月,央行已披露注销4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别是金运通、瑞银信、粤通宝和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下称“人保科技”)。
据悉,金运通在2014年7月10日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牌照,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粤通宝2015年3月获准在广东省内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瑞银信于2014年获央行颁发支付牌照,业务涵盖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2019年续展时,瑞银信银行卡收单业务范围被缩减,剔除了安徽、内蒙古、宁夏地区。
人保科技原名为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付通”),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亿元,于2014年7月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2021年,人保集团旗下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4亿元获得联付通100%股权,将这块互联网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央行此前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换证)公示信息(2025年7月第一批次)显示,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央行决定对粤通宝《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不予受理。瑞银信、金运通则因未提交《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续展申请,不再续展。人保支付在《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内已申请主动退出。
记者梳理获悉,今年央行已披露注销了10张支付牌照,除上述4张牌照外,央行还披露注销了上海润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润通”)、山东飞银支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飞银支付”)、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生宝”)、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汇明商务”)、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中汇电子支付”)的支付牌照。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润通于2012年获准在上海范围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飞银支付在2014年7月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在山东省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汇明商务是上汽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可在江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得仕股份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
记者了解到,银生宝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2021年12月,银生宝在进行支付牌照续展时,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被央行中止续展申请审查,时隔3年多,该机构正式被注销支付牌照。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分别于2021年8月、2023年1月就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对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予以中止,后续牌照续展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才公布注销信息。
支付行业加速洗牌
记者查询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披露的信息发现,从2011年5月份央行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央行总计发出271张支付牌照。目前,持有牌照的支付机构仅剩165家,央行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达到106张,今年披露注销的10张牌照中,预付卡类牌照占六成。自2015年至2024年,支付牌照每年注销数量分别为2张、3张、19张、9张、1张、4张、9张、23张、16张、10张。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今年已注销10张牌照,说明第三方支付市场优胜劣汰的速度在加快,主要的催化剂就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中对展业门槛的提高和续牌一年延期到期的时间压力。
王蓬博表示,7月注销的4张牌照,只有粤通宝是预付卡牌照,瑞银信、金运通、人保科技都是全国性的支付牌照,不是区域性的机构,瑞银信、金运通退出主要还是合规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人保科技退出主要是聚焦主责主业,从而调整业务、优化资源配置。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对记者表示,注销支付牌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政策调整,《条例》对支付机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二是有些支付机构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决定终止支付业务;三是支付行业竞争加剧,监管处罚与债务不断增加,促使机构陆续退出支付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面对支付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预付卡早已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从外部环境看,在线团购、“先囤后付”等信用支付类业务对传统预付卡业务形成冲击,预付卡有了更多的替代选项。而从内部因素看,部分中小型预付卡类机构难以适应支付数字化转型,并且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匮乏,最终只能选择退出或被转让。
“移动支付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增值服务的多样化,让预付卡这类曾经辉煌过的牌照类型失去往日的优势。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税收政策的变化也在影响预付卡持牌机构的业绩。加之《条例》对持牌机构在注册资本金等方面硬性要求提高,必然会让预付卡行业继续呈现出清的局面。”王蓬博预计,未来储值账户Ⅱ类牌照仍然会继续缩量,只有少数数字化转型比较成功的或者有稳定大型企业客户的机构才能继续存活。
苏筱芮指出,传统预付卡业务已趋于饱和,利润空间承压。若想谋求发展空间,此类机构需要在数字经济时代适应转型步伐,在巩固线下商户资源“护城河”的同时,加大线上预付卡类产品设计与场景融合,从以发卡为中心的理念,逐步转化为以商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探索科技服务、商户解决方案等更高毛利润的业务。
记者 余继超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 佘诗婕
—— / 好文推荐 / ——
美元霸权的现状评估与应对之策
中东危局“翻篇了”?
诸立力:关税上涨影响企业海外投资
深交所新规来了!
“关税大限”倒计时
实测小米首款AI眼镜
A股下半年怎么走?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