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下的债市新特征
创始人
2025-07-29 16:21:14
0

内容提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两大重要支柱。文章阐述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两大政策工具加强协同的具体举措,以及在此影响下债券市场呈现出的“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业务创新、风险重估”四个主要特征。最后,文章运用债券利率周期四阶段模型对债券市场未来走势进行了展望,并结合债市新特征提出相关投资建议。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两大政策工具的调控对象都是社会总需求,但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彼此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直接产生政策影响,主要从分配领域出发对经济进行调节,且在结构调整上作用更大;货币政策产生政策效果的过程间接依赖于支出者和借贷者对货币和金融条件变化作出的反应,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进行调节,且在总量调控上更加有效。从IS-LM模型角度看,伴随财政政策扩张,IS曲线右移,此时如果缺乏货币政策的配合,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伴随货币政策扩张,LM曲线右移,此时如果缺乏财政政策的配合,可能导致经济陷入低效均衡。因此,只有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和适当配合,才能实现更加合意的宏观调控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重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强协同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不断加强,政策合力不断释放。两者协调配合的领域十分广泛,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统筹与政策颁布,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加强沟通与推动落实。

(一)协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部持续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根据政府预算,2024年和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合计规模分别达到8.96万亿元和11.86万亿元,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自2024年以来三次下调政策利率共0.4个百分点,三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在实现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为探索“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等创新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两大政策协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在内部需求不足、外部冲击加大的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

(二)协同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财政部加强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并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等举措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三大领域的财政支出共计12.25万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逾3万亿元。人民银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给予定向信贷支持和资金保障,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025年5月,人民银行宣布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两大政策协同配合,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协同加快政府债券发行,支持“两重两新”等项目建设

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合理安排专项国债发行计划,及时公开有关发行信息,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顺利发行1万亿元和0.56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期,各地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万亿元和2.16万亿元。人民银行积极配合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一方面,前瞻性地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为政府债券供给做好流动性安排。另一方面,将买断式逆回购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实现有效释放流动性的同时改善国债市场的整体供需格局,从而降低政府债券的发行难度和成本。两大政策有效衔接,确保项目资金顺利募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共同为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增添强劲动力。

(四)协同加强市场预期管理,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预期管理方面,财政部与人民银行通过加强沟通、紧密合作,适时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2024年9月至10月,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先后通过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释放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提升市场活跃度。2024年10月9日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公告两部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加强政策协同”。2025年3月,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五部门再次通过政策操作和记者会向市场释放“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取得突破”等关键信号,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两大政策协同合作,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稳定并活跃资本市场。

三、两大政策协同发力背景下的债券市场新特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近年来协同发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业务创新、风险重估”的特征。

(一)债券市场规模整体扩张,利率债供给显著增加

我国债券市场整体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6月末,市场存量债券余额已超18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9%。

伴随财政部与人民银行近年来协同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全市场利率债的供给显著增加。2022年至2024年国债净发行量分别为2.6万亿元、4.1万亿元和4.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分别为4.6万亿元、5.7万亿元和6.8万亿元。基于中央经济工作提出“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的要求,2025年上半年政府债发行节奏较2024年同期进一步提速。在此影响下,利率债的规模及占比从2022年末的83万亿元、58.5%逐年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116万亿元、61.9%。

(二)信用债市场结构优化,产业债弥补城投债发行缺口

近年来信用债市场总体规模仍有增长,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从债券品种来看,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城投公司发行债券监管趋严。与此同时,产业债发行受到监管政策鼓励、利率下行构成发债有利窗口期等因素影响,供给明显放量。2023年至2025年6月,城投债在信用债的占比从28.2%下降至23.6%,同期产业债占比从48.8%提升至52.0%。从行业分布来看,2024年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建筑装饰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债券净融资额保持在较高水平,而环保、计算机和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净融资额同比变动创近年新高。这一方面表明金融行业发债主体仍保持较快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另一方面,行业的净融资变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控息息相关。

(三)多项创新业务顺利落地,债市活水加速入场

近年来,多部门频繁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债券市场多项业务创新,从多个维度为我国债券市场注入新活力。具体包括:(1)品种创新。根据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相关要求,人民银行、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债券监管机构多次提出要推动债券产品创新,鼓励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乡村振兴债、一带一路债等专项品种。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84万亿元,科创债累计发行3.27万亿元,新型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条款创新。在构建债市“科技板”的相关政策鼓励下,发行人可灵活设置债券条款。目前已创设的创新条款包括转股选择权、超额增发权、票面利率挂钩条款等,赋予债券发行人和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人更多的灵活性和适配性,增强债券吸引力。(3)工具创新。信用增进机构通过担保增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等工具促进部分民企和房企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充分体现新型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有效助力股权投资机构获得长期限、低成本资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与信心。(4)渠道创新。人民银行多措并举推动柜台债市场扩容增量,助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为我国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拓展了新渠道。

(四)利率风险成为关注焦点,长债收益率调控日益精细化

随着近年来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协同,统筹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高风险主体逐步出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呈现收敛态势,而利率风险成为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以美国硅谷银行为前车之鉴,监管部门自2024年二季度开始持续关注并提示利率风险,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不断强化。在该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从评估国债价格水平、健全利率调控机制、提示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提示资管产品的净值波动风险等多个维度对债券市场进行预期引导,引起市场广泛关注。2025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债券近14万亿元的净融资规模考验债券市场承接能力,权益市场走强带动全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回升,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将密切关注长端利率走势。

四、债券市场展望与投资建议

(一)政策的协同调控是现阶段影响利率走势的主导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控是影响市场利率走势的两个重要因素。为分析判断市场利率走势,段福印、龚剑成、杜雪川(2021)基于中国社会融资活动的供需情况构建了债券利率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变化与金融体系资金供给变化是市场利率变化最基本、最直接的驱动因素,并据此将债券利率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发现,在阶段Ⅰ和阶段Ⅲ,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变化是债券利率变化的主导因素;在阶段Ⅱ和阶段Ⅳ,货币政策取向是债券利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图1 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变化的四个阶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目前来看,政策的协同调控构成影响市场利率方向与路径变化的主导因素。一方面,货币政策取向从过去维持12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明确表达了支持性的政策立场。如果美联储在下半年如期继续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将再度打开,这在模型中表现为资金供给曲线的进一步右移。另一方面,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结构内涵。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整体较弱,政府部门暂时成为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的主力,这在模型中表现为政策调控推动的融资需求曲线右移。在资金供给曲线和融资需求曲线同时右移的情况下,债券利率中枢预计将维持在低位,而具体的利率变动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调控作用的影响。总体来看,现阶段监管部门对市场利率的调控能力有所加强,因此监管部门对于市场利率未来走势的设想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考虑现阶段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监管部门将尊重市场,允许债券市场利率中枢在长期视角下的进一步下行,但不支持利率在短期内的过快下行或剧烈调整,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图2 政策协同调控影响下的债券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二)结合债市新特征,灵活运用债市“三板斧”

债券投资的三个主要策略,即拉久期、加杠杆和信用下沉,分别对应经济周期变化、资产负债息差和发行人信用资质甄别三个盈利来源。近年来随着无风险利率绝对水平不断下降,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持续压缩,债市面临着策略空间逼仄的窘境。

笔者建议,可结合上文提及的债市新特征,灵活运用债市“三板斧”。首先,在政策高度支持以及市场高度关注的背景下,科创债可作为组合拉长久期的替代品种。然而,近期科创债ETF成分券交易火爆,其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低位,可关注同一发债主体非成分券与成分券科创债的价差收窄机会。其次,两大政策协同增加政府债券规模的背景下,资金利率大幅抬升的可能性较小,杠杆策略仍然适用,但需关注政府债券供应节奏和流动性支持力度。再次,资质下沉建议聚焦两大政策加大资源配置的领域,可重点关注净融资金额和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行业。最后,在化债政策的推动下城投公司整体财务指标明显改善,债务风险有所缓解,可关注由城投公司发行的用途类科创债,以及由城投公司组建的产业投资平台发债项目,积极挖掘投资机会。

作者:龚剑成,浦银安盛基金

相关内容

国泰海通中标结果:广东南海...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整理,7月29日公布的《广东南海...
2025-07-30 01:20:16
异地并购加速,常熟银行连续...
出品|达摩财经 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背景下,主打“做小做散”战略的...
2025-07-30 01:20:14
湖南白银(002716)7...
金融界消息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湖南白银(002716)...
2025-07-30 01:20:14
白银有色股价微涨0.30%...
白银有色最新股价为3.3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30%。盘中最高...
2025-07-30 01:20:13
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
7月29日,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517520)下跌0...
2025-07-30 01:20:13
华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
7月29日,华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159321)下跌0...
2025-07-30 01:20:11
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
7月29日,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159562)下跌0...
2025-07-30 01:20:11
工银瑞信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
7月29日,工银瑞信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159315)下...
2025-07-30 01:20:09
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
7月29日,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159322)下跌0.1...
2025-07-30 01:20:08

热门资讯

国泰海通中标结果:广东南海产业...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整理,7月29日公布的《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
新蛋上涨20.27%,报47.... 7月30日,新蛋(NEGG)盘中上涨20.27%,截至00:00,报47.0美元/股,成交3959....
国际金价持续走低 金饰价格跌至... 金价,暴跌!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走低。7月23日至28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
郑州一女子贷款买车不到1年遇洪... 贷款买车不到一年遇到强降雨,导致车辆报废,但在理赔过程中,郑州的郭女士却遭遇了闹心事:办理车辆解押时...
北京地区金融成绩单出炉:6月末... 7月29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万亿元,同比增长7....
北京41家上市企业申请股票回购... 观点网讯: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6月末,北京已...
天工国际(00826):订立股... 智通财经讯,天工国际(00826)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29日,公司(作为借款人)与一香港持牌银...
天工国际(00826.HK):... 天工国际(00826.HK)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29日,公司(作为借款人)与一香港持牌银行订立...
苏州银行726万首次公开发行前...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7月29日,苏州银行(002966)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已发行...
*ST海华子公司拟收购51%若... 7月29日,*ST海华(600243)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茫崖源鑫能源有限公司拟收购若羌源鑫能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