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华人朋友 / 留子们,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境汇款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操作,无论是给国内的家人转生活费,还是进行一些跨国的商业往来,亦或是支付留学费用,便捷的汇款渠道如微信、支付宝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近期一项新规的出台,将对跨境汇款产生重大影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就《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据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也属于金融机构,也同样有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针对跨境汇兑业务,《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完整传递汇款人信息,对单笔超5000元人民币的境外汇款必须核实客户身份。同时建立"黑名单"响应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即时对反洗钱特别预防名单主体采取管控措施。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这项管理办法一旦落实,各位华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门槛下调显著:此前公众熟悉的监管门槛大多与1万美元挂钩,现在调降至1,000美元(约5,000人民币),意味着越来越多小额跨境汇款将受到管控。
2️⃣ 身份核实与信息传递:不仅对汇款人的姓名、账户、住所等基本信息进行核查,若汇款人并未在该金融机构开户,还需记录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可追踪信息,并随款项传递给境外接收方,所有信息须保存至少10年。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3️⃣ 监管范围扩大:此规定适用对象不仅限于银行,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预付卡发行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都被纳入监管范围。据悉,支付宝和微信都有跨境汇款功能。
4️⃣ “零容忍”态度:哪怕汇款金额未达门槛,只要金融机构识别出可能存在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也必须进行身份核实;甚至“一分钱”的交易,在风险可疑时也可能被拦截。
那么问题来了,个人每年跨境汇款额度有5万美金,为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怀疑,是一次性汇款5万美金,还是分成10次5000美金?
对此,ChatGPT分析说,无论是一次性汇完,还是分批汇出,只要当年总额小于等于5万美元,都是合法的。银行和外管局主要关心的是,这笔资金来源是否合规,用途是否真实,比如留学、旅游、生活费等。
ChatGPT建议,如果用途是大额(留学学费),那就一次性汇5万美元,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
如果用途是生活费/日常消费,那可以分2-3次汇出(比如2万+2万+1 万),既避免一次性审查压力,又不至于手续费太多。
但是,千万别刻意拆成很多小额(比如10次5000美金),容易被怀疑规避监管,反而麻烦。
来源:加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