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兵败夷陵后,退守白帝城,期间接受了孙权的第二次求和,口头上恢复了孙刘联盟。根据记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孙权曾在刘备起兵攻吴时向他求和过一次,但当时刘备盛怒拒绝。刘备之所以在兵败后同意和谈,可能是出于想要养病恢复,再度东山再起的考虑。当时,曹丕已派遣曹休、张辽、臧霸等将领出征,向南进攻,而孙权也在前线派遣了吕范等人迎战。若刘备的病情恢复,孙权势必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并未趁曹丕大举进攻之际伐吴?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倒是有一个更有趣的话题:公孙述在白帝城埋下的黄金,若刘备未曾挖走,那么至今这些金银是否仍藏在夔门南侧的白盐山上?白盐山的黄金洞,是否就在十元纸币背面的图案中所示的山口位置? 提到公孙述,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鲜见。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均有关于他的记载:述废铜钱,置铁官钱,置铁官以铸钱。百姓货币不行。蜀中童谣言曰:‘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妄引谶记。刘备兵败后,曾在白帝城休整,而白帝城的建设正是东汉初年的枭雄公孙述所主导。白帝城内有一口白鹤古井,井口常年升腾着白雾,形如龙腾。公孙述曾以此为白龙献瑞,自号白帝,因此,城名也由此而来。 公孙述在占据西川并称帝的过程中,聚集了大量财富。白帝城附近的蜀地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名材竹干,器械充裕,鱼盐铜银皆有盈余。这些财富来源不仅限于物产,还包括了来自邛、笮等地的贡品。总的来说,蜀地可谓是富庶之地。公孙述最终被光武帝刘秀的将军吴汉所灭,但其巨额财富去向一直成谜。有传闻称,那些金银珍宝埋藏在无法进入的黄金洞中。

东汉时期,许多军阀和达官贵人都有收藏金银财宝的习惯,无论是董卓还是公孙瓒,在败亡前都曾专门修筑城池藏匿财富。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中记载,董卓曾在郿坞藏有二三万斤黄金,八九万斤白银,珠玉锦绮等物,数量之庞大令人震惊。刘备在入川时,亦曾一次性给予诸葛亮、法正等人丰厚的奖励,以金银为主。金银铜作为古代常用货币,自秦朝以来便广泛流通。 公孙述虽然积攒了大量金银财富,但并未被吴汉缴获。史料《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中有记载:国富民殷,户百余万。城东素有秦时空仓,述更名白帝仓,使人宣言白帝仓暴出米巨万。公卿以下及国人就视之,无米。公孙述虚张声势,早已将大量金银运走,并将其藏匿在夔门白盐山的一个洞中,这也成为黄金洞的传说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公孙述在败亡之前将积存的财宝藏匿在白盐山中的洞穴里,以图日后东山再起。黄金洞因此得名。值得注意的是,十元纸币的背面正好印有夔门的图案,公孙述的黄金洞位置就位于这面悬崖上。站在白帝城山顶,便能看到两座山门打开,江水流入峡口。一座山门名为赤甲山,另一座名为白盐山。这两座山门之间曾有铁链,流传有一根铁链锁长江的民间说法。 根据一些传说,刘备兵败后,陆逊的部队曾绕过白帝城,试图进入黄金洞。他们在一个方士的指点下探险,结果被洞中巨大的黄金震惊。陆逊部队虽然未能成功进入黄金洞,但因白帝城始终在蜀汉控制下,东吴再未有机会去探寻这一宝藏。有传闻称孙权之所以在获胜后求和,可能担心刘备从黄金洞中获得财富后重新集结兵力。

这些探宝故事虽然吸引人,但大多都属于民间传说,像明末张献忠占领西川时大规模寻宝的故事便未见于史料。不过,历史上有一则确凿的记载,抗战时期,冯玉祥将军曾在黄金洞下的悬崖上题写了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个字,但他未能成功进入黄金洞。直到1958年,一位来自奉节县永乐镇的农民才成功进入黄金洞,并带出了一个青铜剑,这把剑现已存放在白帝城博物馆。 如今,许多国内外的探险队对黄金洞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少数人曾进入过洞内,却无一人发现金银财宝。他们拍下了洞壁上的一些图案,但并未找到黄金。有探险队员透露,洞的尽头似乎有一堵人工筑成的墙。然而,是否真有这堵墙,我们不得而知,正如埃及金字塔中的许多未解之谜一样,探险队的摄像头最终也只能触及这些壁而止。

对于刘备是否曾从黄金洞中取走公孙述的遗宝,史料没有确凿的证据。而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亦未能从黄金洞中获取任何宝物。如果他能够得到公孙述藏匿的黄金,那么他北伐时的后勤问题或许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陆逊、刘备、诸葛亮和张献忠等人都未能得到公孙述的巨额遗宝,这些宝藏至今或许依然藏匿在白帝城附近的某个地方。近年来,考古人员在白帝城遗址周围挖掘出了大量的陶豆、铜镜、青瓷虎子等文物,证明当年白帝城曾是一个繁荣的地方。黄金洞的具体位置虽然已知,但即便在今天,凭借现代的技术手段,仍难以完全揭开这个古老秘密。或许我们只能在纸币上的图案中,感叹这段未解之谜。

关于公孙述藏宝的事宜,史料已有记载,黄金洞的确存在。但当年究竟藏有多少金银财宝,恐怕只有公孙述本人清楚。至于这些宝藏现在是否仍然安然沉睡在石墙之后,还是早已被人挖走,这将永远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