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银行)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
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17.7亿元,同比下滑3.72%;归母净利润195.1亿元,同比上升1.66%。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11%,增幅较一季度提升2.45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4个百分点,趋势向好。
若拉长时间来看,中信银行近年来呈现的增速放缓态势较为明显。
2021年-2024年,中信银行分别实现营收2045.57亿元、2113.92亿元、2058.96亿元及2136.4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05%、3.34%、-2.60%及3.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41亿元、621.03亿元、670.16亿元、685.7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60%、11.61%、7.91%及2.33%。
再细看本次半年报,其利息净收入为712.01亿元,同比减少14.07亿元,下降1.94%。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45.61亿元,同比减少18.50亿元,下降5.08%。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加5.53亿元,增长3.38%,占营业净收入的15.98%,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
在28日举行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行长芦苇表示,上半年手续费收入呈现“多点发力、结构优化”特征,除信用卡业务受全市场交易量萎缩影响外,其余大类产品均实现正增长。
6月末,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6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60%,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33%,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1.73%,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芦苇预计银行业净息差的下降速度将逐步放缓。“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银行息差仍有收窄的压力。”芦苇表示,目前资产价格仍在低位运行。存量高收益资产的逐步到期将继续带动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下行,导致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但“反内卷”政策和息差中性的货币政策,将推动银行业的净息差逐步趋稳。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贷款及垫款总额5.8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客户存款总额6.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86.76亿元,增长5.69%。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余额671.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 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百分点。
芦苇指出,不良连续6年持续下降,“我行不以风险下沉来换取短期利润的增长。已经彻底摒弃了规模情节,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的资产规模、不良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指出,零售业务的不良问题是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今年上半年,该行进一步加大了零售业务的风险管控,并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381.07亿元,同比下降8.43%,占营业净收入的39.24%;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91.21亿元,同比下降18.26%,占非利息净收入的30.35%;其中,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53.89 亿元,占非息净收入的 17.93%
据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26亿张(去年同期约为1.20亿张),较上年末增长2.12%。信用卡贷款余额4584.55亿元。信用卡交易量10854.12亿元,同比下降12.54%;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44.86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入286.77亿元同比下降14.61%。“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25.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9亿元,不良率2.73%,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芦苇称,面对全市场信用卡交易量萎缩的行业性挑战,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保持竞争力。尽管受交易量下降影响,信用卡收入同比降幅14%,但已呈现逐步收窄态势。
对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分红,董事会秘书张青透露,该行拟实施中期现金分红104.6亿元,分红比例达30.7%,较去年中期提升1.5个百分点。
对于下半年经营方向,芦苇表示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资产配置优化,对公端加大“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投放,零售端紧抓政策契机推动个贷和信用卡业务上量,同时巩固票据资产压降成果。二是负债精细化管理,以“结算三率”为抓手,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强化交易结算银行优势。三是非息收入增长,协同中信金控子公司发展财富管理,扩大金融市场交易盘布局,抓住跨境金融政策红利期,打造新的增长极。“下半年,我们将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深入推进‘五篇大文章’和‘五个领先’银行建设,有信心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增强ROE稳定性,提升投资者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