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侵权被罚超1.5亿元,短视频“无本万利”的二创生意不再被允许
快手,要被版权官司告“麻了”?
不久前,快手因未经许可传播腾讯视频《德云斗笑社》第一季和第二季、《长相思》第一季侵权纠纷两案,被两地法院分别判赔6000万元和2910万元,且再指控其侵权热播剧《大奉打更人》,此次索赔金额高达6000万元。
事实上,快手因版权侵权已屡次被处高额赔偿。
2023年爱奇艺就快手未经授权,传播热播剧《狂飙》提起诉讼,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全额支持了原告3000万元的赔偿请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同样因无版权提供中超联赛相关视频,快手被法院认定构成故意侵权,依法判处其承担2倍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超过2400万元。
此外,优酷也曾为快手平台大量传播《甄嬛传》的侵权短视频一事,将其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最终获赔160万元,该案还被列入当年上海市高院通报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加上腾讯视频起诉快手侵权《梦华录》、《庆余年》影视剧,两案合计判赔1275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系列版权官司,让快手赔了1.57亿元。
这不仅反映出司法机关对著作权保护的强硬态度,也凸显了快手在内容版权治理方面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短视频平台上UGC内容迅猛扩张,版权问题也因此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灰色地带”,抖音、B站、小红书、知乎都因侵权问题与版权方对簿公堂。
可同样是被维权,快手身上的伤痕明显比同行更多更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快手始终放不下二创的流量生意?
01
内容二创,是快手的"流量命脉"
一直以来,短视频行业普遍存在内容侵权问题,大量未经授权的剪辑视频如“几分钟说电影/剧”等被广泛传播,严重侵犯了原创版权。电影、长篇剧集以及热门综艺节目等影视内容的版权方成为侵权行为的主要受害群体。
抖音、快手等平台以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内容为核心,而影视内容的引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不仅有助于延长用户停留时间、提升平台粘性,还能拓展会员订阅、IP衍生开发与授权等多元化的变现路径,从而有效提升ARPU值(用户平均收入)。
因此,布局影视内容既是顺应用户需求升级和商业变现深化的必然方向,抖音和快手很早就布局短剧赛道,也是为了跟长视频平台错位竞争,为流量寻求更多变现方式。
目前,快手平台上的影视类内容主要可分为三类:搬运、二创和无人播剧,其中以二次创作的内容十分普遍。
搬运和二创视频的泛滥,一定程度上与快手平台监管力度不足有关。在平台上搜“完整版电影”,甚至可以从片头龙标看到片尾出完字幕,国内外的片源应有尽有。
尽管快手在社区内容规则中心明确指出,对存在版权风险的内容仅进行简单加工,例如添加字幕、更换背景或调整画幅,而未在原作基础上融入个人观点与原创性表达的,属于违规的搬运行为,但此类内容仍大量存在。
对于头部博主而言,由于其影响力大、曝光度高,一旦未经授权发布影视“二创”视频,被版权方关注并追究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可能面临下架、索赔甚至法律诉讼等后果。
相比之下,粉丝量较少的中小博主侵权风险相对较低。即便其内容涉及版权问题,版权方也往往因维权成本高、收益有限,而缺乏动力逐一追责,尤其是在此类创作者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更难实现全面监控和处理。
而在快手搜索“解说”“收徒”等关键词,可发现大量粉丝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的创作者,部分头部博主的作品获赞量甚至突破千万。一些博主还在个人简介中留下公开联系方式,提供收徒教学服务,传授剪辑技巧与内容运营方法。
还有人晒出自己的账号收益,作为实力的证明吸引更多“小白”来向其拜师,算是知识付费的一种老套路了。
新识研究所在加了这些博主后,他们往往会收取288-588元的“拜师费”,提供包括剪辑手法、影视资源渠道、投稿注意事项和平台监管细节等实操内容。但当询问影视素材是否有版权时,大部分博主都直言“没有版权”或“不需要版权”,但可以通过剪辑、配音解说等方式来规避审核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快手平台中的二创内容,除传统的影视剧综外,短剧也是主要对象。
不少博主表示短剧的转化率更高,更赚钱。经过简单加工和搬运,就能凑成免费观看的合集,短剧版权方对侵权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也更慢。
快手对影视内容的“0元购”,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在版权问题讨论泛滥的2022年,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费用为371亿元,成本占比超30%,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尽管二创作为一种获取流量、提升日活跃用户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为快手的商业变现创造了可能。但快手过度依赖营销投入和广告驱动的增长模式,暴露了其平台生态的短板——在自身体系内,始终未能孕育出一个真正破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代表。
反观抖音,凭借持续不断的“造星”能力,从刘畊宏到董宇辉,一轮又一轮的现象级内容创作者接连涌现,形成强大的内容引力。而快手虽斥重金签下全网独家的周杰伦,却未能有效激活其流量潜能,反被抖音抢了过去,而平台绝对头部主播辛巴光速退网,凸显快手在用户吸引与长期留存的运营策略上,已有明显落后之姿。
创作者生态的薄弱与核心主播的流失,不仅削弱了内容多样性,更将直接影响用户粘性与基本盘的稳定,如果快手不能像抖音尽快建全自己的版权保护中心,也是对平台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02
版权走向正规化,但顽疾难根治
对于掌握影视版权的长视频平台而言,维护版权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吸引并留住用户,平台必须持续投入巨资采购和制作内容,构建丰富的内容库。
根据爱奇艺财报,其全年内容成本为157.1亿元,较2023年同比下降5%,毛利率从2023年的27.5%升至2024年的31.7%,尽管在降本增效策略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内容投入依然是其成本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
然而,影视“二创”内容的兴起,却对长视频打造优质原创内容吸引用户付费订阅这一长期生态,撕开了众多裂口。
大量短视频创作者将长视频内容进行剪辑、拆解、二次创作并广泛传播,吸引了海量流量,而这部分流量本可能属于原平台。这种内容分流现象,使得以长视频为核心的平台与以碎片化内容见长的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021年4月,包括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芒果TV在内的70余家影视传媒机构,联合超过500位艺人共同发布声明,强烈抵制未经授权的影视剪辑、搬运和传播行为,呼吁短视频平台加强版权监管。
此后,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长视频平台的高层集体发声,将未经授权的“二创”内容称为“软盗版”,并批评短视频内容“反智”“低俗”,认为其严重侵蚀了原创内容的价值与产业生态。这场版权之争,折射出不同内容形态平台之间在流量、利益与创作边界上的深层博弈。
其实随着长视频平台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影视作品在宣传窗口期内,平台与影视“二创”博主往往有一段合作蜜月期。短视频平台各类二次创作内容也因此获得平台鼓励与流量扶持,成为助推影视作品破圈传播的重要力量,往往被视为高效的宣发阵地。
2024年2月,抖音正式上线影视评论功能,腾讯视频的《永夜星河》入驻后,很快成为2024年站内影视类评论数量第一名,该剧还加入了抽卡活动,包括SP卡(主创签名)、SSR稀有卡、SR超稀有卡等,内容涵盖角色单人剧照、经典名场面等珍贵素材。
用户在追剧过程中可实时参与抽卡,极大地提升了观剧的趣味性与参与感。相关活动的访问量超过1.3亿,吸引了超过700万用户参与,额外带动了《永夜星河》相关搜索达到3500万次。
而在宣传期外,影视“二创”带来的长尾流量也无法忽视。在b站、抖音、小红书上搜索“甄嬛传”,出现的相关二次创作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的更是不计其数,一部经典电视剧热度保持十余年,离不开用户自发产出“二创”作品的加持。
甚至于对《甄嬛传》进行配音讲解、鬼畜恶搞、剧情重构、模仿复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圈层文化。例如b站up主“小芃路子野”,通过动画建模的形式更改原剧情,将原本的后宫权谋剧变成修仙动画片,其创作的“后宫修仙传”系列视频已经积累了超过7000万的播放量。
如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依然有有不少博主靠台词“中译中”走红,甚至衍生出各种职场“甄学”去卖课。
平台对此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如优酷一方面打击过于细节的剧情讲解,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解说基本都被投诉下架;另一方面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掘《甄嬛传》商业价值,比如2023年优酷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合作推出IP主题冰雕,《甄嬛传》与该年的爆款剧《长月烬明》一并作为代表开放。
去年优酷还推出SVIP限免、特效弹幕、AI聊天、直播盛典等线上玩法,联动阿里鱼出了《甄嬛传》冰箱贴,年底更是回应网友热情举办《甄嬛传小主节晚会》,主创、导演解读名场面,皇后和华妃合作起《大风吹》,温太医和眉庄合唱《展眉如初》,甭管是宿敌还是CP都给安排上,持续为经典老IP注入新活力。
2022年,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相继与抖音就影视“二次创作”(简称“二创”)授权问题达成合作,宣布“握手言和”,并陆续公布了各自的授权影视片单。
根据协议要求,创作者不得简单将长视频内容拆条发布,而必须进行实质性二次加工,产出具有原创价值的内容。允许的创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视频解说、观点杂谈、创意混剪等,旨在推动“二创”内容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反观快手仅与乐视视频的独家自制内容达成“二创”相关授权合作,而以UGC闻名的B站也只有部分平台部分作品的版权,UP主想要使用版权内容,官方的建议是增加创作程度、减少画面以及音频使用时长、获得版权方授权等,颇有些“出事自己背”的意味。
即便平台之间达成了合作,也并不意味着“二创”内容就完全高枕无忧。
据上游新闻报道,2024年3月,多名影视“二创”博主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他们收到了来自版权方腾讯视频的侵权索赔通知,并已收到法院传票,索赔金额普遍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对于在合作达成前在抖音上发布的“二创”视频,若时候未获得单独授权,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外使用切片,即便没有商业盈利目的,仍被视为侵权行为。
平台之间围绕内容版权的博弈由来已久,但在侵权内容的认定与处理上,版权方无预警地大力打击,侵权方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流程,即便在法院审判环节也存在尺度不一、处置随意等问题,导致版权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清。
很显然“二创”需要走出灰色地带,才能让原创作品不再被压制,为内容创作者、版权方和平台各方建立起清晰公平且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环境,以激发创作活力。
只是这一天到来前,“二创”愈演愈烈的快手们,不知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