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29日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被更广泛地用于跨境结算和投融资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全球支付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人民币全球贸易融资地位跃升;三是人民币在证券市场呈现“量质齐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记者8月29日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共分六章,系统梳理了2023年以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进展和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总结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和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面临的机遇,概括提出了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政策建议。
《报告》称,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被更广泛地用于跨境结算和投融资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全球支付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人民币全球贸易融资地位跃升;三是人民币在证券市场呈现“量质齐升”。港股通与债券通交易规模创新高,CIBM与QFII机制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中,股票与债券投资合计7.12万亿元,同比增长9.4%。
《报告》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活跃,为银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商业银行持续探索推进大宗商品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等重点领域跨境人民币使用,引领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积极助推央企国企、高质量民企提升跨境人民币使用规模,服务“走出去”企业构建跨境生态。
二是扩大贸易新业态中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强化政策传导与系统对接,做好业务流程优化与产品服务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
三是支持自贸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产品方案和客户服务,通过跨境人民币业务助推上述地区高标准经贸、特色产业发展和高水平市场开放。
四是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产品,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大力优化人民币跨境融资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报告》认为,银行机构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参与主体,应顺势而为、紧抓机遇,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市场建设和推动作用。
《报告》建议:一是进一步细化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二是优化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业务领域管理机制。三是持续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