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机构重要课题。
在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传统行业在加快转型升级,更可见政策执行紧迫性与重要性,2025年一季度,佛山市超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超半数为小微企业,这类轻资产企业平均研发周期相对较长,对于资金投入以及连续性有较高要求,科创项目断档停滞情况层出不穷。“实验室里的技术火花,常因金融血脉不畅熄灭在量产前夜。”一语道破了传统金融供给与科创需求的鸿沟。为此,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以下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支持重点行业、推动产业升级的号召,创新专属产品、专业服务、延伸专门平台,以坚定姿态引领科创企业跨越融资难关。
破壁:专利证书变身“信用通行证”
在广东某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里,负责人欧总抚摸着数控机床叹息:“这些设备还是三年前的型号。”墙壁上悬挂的11项专利证书熠熠生辉,却难解当下困境——行业龙头订单激增,但大客户账期拉长至180天,原材料采购却需现金结算。2025年3月政银企对接会上,建行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团队敏锐捕捉到关键信息:“欧总最值钱的资产不在资产负债表上。”随即启动技术流引擎,评估专利、验证头部企业订单量、核实研发投入,经过系列的信贷评估审批流程后,500万元“善新贷”注入企业账户。当崭新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安装到位,负责人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时感慨:“专利证书第一次变成流动资金!建设银行的信贷支持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让我们接下某集团追加的800万元订单”。“此刻车间里火花飞溅的不仅是金属,还有技术变现的希望。这把打开无形资产宝藏的钥匙,正在重塑佛山制造业基因。截至2025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通过“善新贷”为约1200家科创企业输血超54亿元,其中首贷户占比超50%。
突围:风险共担打破“玻璃门“
同一时间,顺德区某电器公司正面临冰火两重天。企业研发的线缆技术获家电巨头认证,却被银行风控系统亮起红灯——负债率触碰传统警戒线,而抵押不足,企业急于获取融资却处处碰壁,遇上了订单交付危机。
在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融资困境像一道无形的墙:前期研发投入大,企业负债率高;轻资产运营,缺乏厂房设备等传统抵押物,可评估信用数据有限。这些特点让习惯了传统风控模式的银行望而却步,“不敢贷、不愿贷”成了常态,尤其当企业处于技术转化、急需资金扩大生产、承接新订单的关键期时,资金缺口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如何破局?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拿出了创新支持方案---“科创担”融资担保模式。通过引入省级再担保机构作为“稳定器”,与银行构建起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有了这道“安全垫”,银行面向科技企业的授信门槛得到拓宽,增加了有效风险缓释措施,助力普惠服务科创小微企业更深入、更广泛地下沉。
链接两端,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立即瞄准企业的核心价值——技术实力与资质,积极应用“科创担”服务模式,突破传统授信限制、为客户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量化技术专利价值、联合担保机构、叠加应用政策工具,以“善新贷”精准匹配需求。快速启动跨部门响应:组建起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基层网点的联合专班,将尽调审批流程压缩,跑出服务“加速度”,最终在10日内成功为该客户发放了250万元纯信用贷款。
放款当日,李总盯着手机银行到账短信反复确认:“原来技术实力真能跨越抵押物门槛!”这正是建行业务创新模式成效的生动注脚。“科创担”模式运行不到两月已惠及近10家企业,印证着风险共担机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赋能:三方联动激活“政策活水”
在广东某智能家居公司实验室,创始人雷先生捏着电路板苦笑:“研发吃掉60%营收,生产线升级就差最后一百来万。”传统银行授信模式因经营流水波动亮起红灯时,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带来政银企协同方案,“佛山市中小企业促进会推荐贵司进入‘股贷担保租’白名单,人保担保基金愿分担风险。”
方案得到客户认可后,三方联动即刻启动:市政府专班组织专家对20项专利估值;人保担保基金开通快速通道;建行依托技术流评级给出3.05%的优惠利率,196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彰显三方协同高效。雷先生将首批智能开关交付给合作家居采购总监:“没有抵押房产,专利直接变资金!订单终于如期交付。”他身后的自动化机器正稳步运作,精密机械臂的每一次抓取,都在诠释普惠金融的新内涵。
这场创新实验正在佛山制造业沃土蔓延: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已对接全市近70家商协会平台,通过“政银保”模式落地贷款超亿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链上显现——首批通过“顾问团”获得他行授信的企业,带动上下游数十家配套厂技术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以“股贷担保租”平台为支点,在政府机构统筹指导下,切实将政策红利及端口契机转化为企业获得感,助力打造普惠金融佛山样板。
进阶:金融之力锻造支持制造新生态
走进机械制造企业的新厂房,五轴机床正将专利图纸转化为精密齿轮;电器的涂层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智能家居的无线控制系统装进慕思床垫,在智能卧室场景中闪烁蓝光——三个场景印证着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进化之路。
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科创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增幅超26.6%。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中国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个微小的技术跃迁背后,都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这片制造沃土持续萌发,三层进阶的金融支持体系,已成为破土而出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