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一年一度的网球嘉年华如期而至!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正在旗忠网球中心热力挥拍
爱网球的你
这个假期有去现场观赛吗?
本期体“谈”记忆
小体为你讲述上世纪80年代后
上海网球运动的故事
网球运动开启联赛制度
1980年,原国家体委推行网球联赛制度,团体与单项分开比拼,分甲乙两组实行升降级,上海组建了两支队伍分别参赛。当时,代表最高水平的甲组联赛团体赛从1980-1989年共举行9届,上海男队夺得5次冠军、3次亚军;女队夺得2次冠军、3次亚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网球队在男选手夏嘉平、陈宏、蔡威,女选手杨丽华、唐立峣、蔡玉洁等人的带领下,继续保持国内强队行列。在1990-1994年4届全国甲级联赛中,上海男队收获2冠2亚,女队取得2次季军。
这一时期,夏嘉平成为上海网球男队主力,不仅延续了上海网球队在国内的优势,更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1991年,他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亚洲网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双打冠军,同年在英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网球选手在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上夺得的首枚金牌。此后他多次在亚洲网球锦标赛取得好成绩,还曾代表中国征战1992巴塞罗那、1996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退役后夏嘉平转型教练,继续为网球运动输送年轻力量。
夏嘉平在比赛中
与此同时,上海软式网球运动也在不断发展。1995年,上海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大学)学生罗晓洁作为中国软式网球代表队成员,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软式网球锦标赛,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并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申城网球迎来爆发
步入21世纪,上海网球迎来了“赛事爆发期”,不仅高端赛事纷纷落沪,本土新星也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新生代运动员吴迪一举夺得男子单打金牌,为上海网球队夺回了时隔22年的全运男单荣誉,次年他又在全国网球大奖赛中夺冠。
吴迪夺得第十一届全运会网球男子单打金牌
此后,为了让网球运动在申城持续发展,上海市网球协会在2003年推出“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通过上海市网球协会团队会员发展计划、大学网球推广计划、青少年网球推广计划,搭建起网球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为后续赛事爆发打下群众基础。
2007年4月16日,上海签署“ATP大师系列赛·上海站”的合作协议。自2009年起,上海永久拥有一站大师系列赛的主办权,成为第一个拥有ATP大师系列赛的亚洲城市。世界网球顶级赛事落户上海,推动了上海乃至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等一批国际网坛巨星纷纷来沪参赛,上海网球大师赛不仅成为球迷的年度盛宴,更成为提升上海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德约科维奇在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比赛中
2010年,上海网球队的发展再迎转折点,通过“政府+市场”的俱乐部化运作模式,让球队更具活力,为后续征战国际、国内赛场注入了新动能。
见证网球“融入城市血脉”
上海网球的发展,从来不止于专业赛场。改革开放后,网球场馆的陆续建成、群众赛事的蓬勃发展,让网球真正走进了市民生活。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网球赛在徐汇网球场举行,上海夺得男团冠军。此后数十年,从全国硬地网球冠军赛、国际网球元老邀请赛,到戴维斯杯东方赛区赛事,徐汇网球场成为上海网球早期的“见证者”。
随着网球热度攀升,场馆也在不断“扩容”,为赛事举办提供了更优条件。1992年西郊网球场落成、1993年杨浦区网球场启用、1997年仙霞网球中心与上海国际网球中心竣工,并成功举办第八届全运会网球比赛。2002年浦东网球中心启用、2003年闸北网球馆竣工、2005年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投入使用,如今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每年在这里与观众相约。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现场
2003年,“鹰牌花旗参杯”上海市网球公开赛举行,吸引了3000余名业余选手参赛,展现出群众网球的火热氛围。2009年,全国首个网球分级赛“CRT中网级别联赛·邓禄普杯”华东区春季赛落地,让不同水平的网球爱好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场。
申城网球运动氛围浓厚
从专业选手的“披荆斩棘”到普通市民的“挥拍快乐”,上海网球与城市共成长。如今,当我们在旗忠网球中心为精彩的比赛喝彩时,这份热爱早已在申城的土地上深深扎根,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上一篇:60岁老人救落水父子不幸溺亡,离退休仅23天,获救者:太对不起叔叔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