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榴乡沃土,勇担金融使命。长期以来,枣庄工行始终紧跟党中央和总省行决策部署,把服务支持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作为头等大事,以党建为引领,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地方发展脉络,持续提升金融供给的覆盖面、渗透率和有效性,当好服务实体的“主力军”。
近日,枣庄工行再传捷报—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公司贷款余额历史性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区域内首家跨越这一关口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较年初净增27亿元,余额、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均居可比同业首位,为枣庄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坚持政治引领,当好服务实体“主力军”
政治性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属性。作为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枣庄工行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金融工作,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大行使命,在服务国家政策、区域重点战略中靠前发力、主动作为,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
在服务强工兴产上扛起“工行担当”。2025年是枣庄市“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也是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围绕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该行着力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将信贷资源向省、市属国企以及优质民营企业倾斜,加大对“两新”“两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摸清产业链需求痛点,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清单台账,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切实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同时,深入开展“强基蓄能、服务实体”专项行动,聚焦枣庄市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建立“清单式管理、台账式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市分行、支行两级力量,强化公司、信管、普惠等多部门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服务合力。截至9月末,枣庄工行公司贷款余额达202亿元,较年初增长27亿元,增量创近十年新高,同比多增11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
在助力房地产企稳回升上贡献“工行力量”。针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求,该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总省行关于支持房地产融资机制政策,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为重要工作抓手,靠前对接辖内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立项目对接清单,逐项目跟踪推进,确保合规项目“应进尽进”。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与放款效率,切实保障房地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助力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维护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审批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6个,审批金额16亿元,投放13.5亿元,投放金额居可比同业首位,为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响应地方所需,当好转型发展“先锋队”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是国有大行的初心与担当。枣庄工行始终将自身经营融入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老工业基地振兴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发展主线,围绕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业、民营企业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以金融力量护航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在重大项目攻坚上跑出“工行速度”。该行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发布的重点项目名录,聚焦省市重点、关键项目,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定制综合金融方案,截至9月末,累计为台儿庄区国资并购项目、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投放项目贷款超30亿元,项目类贷款余额占公司贷款比重达57%,为区域基础设施完善与产业升级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注入“工行动能”。该行立足枣庄产业转型方向,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保障信贷规模,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70亿元,较年初增长18.8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超57%,较年初增长13.43亿元,成为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金融后盾”。
在民营企业提振上发出“工行声音”。该行积极承接落实山东工行与山东省工商联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结合枣庄民营企业以高端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特点,将协议中“授信额度提升、利率优惠、审批提速”等核心支持举措细化为本地化服务方案,通过建立民营企业“白名单”、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等方式,把省级层面的政策红利精准传导至辖内民营企业。截至9月末,该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亿元,较年初增长11.97亿元,不仅有效破解了辖内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痛点,更以靶向式信贷支持为枣庄特色民营产业壮大注入强劲动能。
提升资金效能,当好社会民生“守护者”
供水、供热等民生领域,既是国企存量资产的重要承载阵地,更是直接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福祉的关键领域。枣庄工行紧扣“盘活国企存量资产、破解民生领域融资难题”的核心目标,立足此类行业重资产投入集中、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节奏慢的运营特性,精准发力优化金融服务,为国企存量资产高效利用与民生项目稳定运营注入动能。
在民生项目服务上提升“工行效率”。针对民生类国企的实际需求,该行从服务供给端持续突破:一方面为民生类国企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授信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效,确保资金快速对接项目建设与资产盘活需求;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回款周期规律,灵活设计差异化还款方案,有效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助力国企实现存量资产“投入-运营-回笼”的良性循环,为民生项目全周期推进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在存量资产盘活上展现“工行作为”。该行积极组建国有企业专项服务小组,主动下沉对接枣庄市级及各区县级民生国企,深入摸排供水管网升级、供热设施改造等项目的资产现状与融资痛点,建立“项目需求清单+资产动态台账”双管理机制,运用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贷款、项目营运期贷款等特色融资品种,精准匹配金融资源。截至9月末,枣庄工行已累计审批枣庄市级、各区县级供热、供水等民生保障项目10余个,累计审批金额超15亿元、投放超12亿元,不仅成功盘活国企在民生领域的存量资产,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更保障了基础民生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为区域民生保障能力提升与国企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
做优“五篇文章”,当好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金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五篇大文章”则是激活血脉动能的关键抓手。枣庄工行立足地方特色,将做优“五篇大文章”与枣庄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需求深度结合,以精准创新的金融实践,全面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在普惠金融服务上打造“工行样板”。该行将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作为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核心引擎,认真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与产品创新。截至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57.9亿元,较年初增长12.7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28.17%。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微经营主体超7400户,较年初增长2200户,增幅超42.6%,可比同业第一,连续四个季度在当地人行小微信贷政策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
在科技企业赋能上提供“工行方案”。该行设立专营团队,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在全省系统内率先推出“科创积分贷”,通过对企业科研立项、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指标综合评分,绘制企业科技创新“画像”,破解轻资产科创企业融资瓶颈,同时统筹运用“科创e贷”“经营快贷”“网贷通”等适配产品,精准对接科技型企业需求。今年以来,累计为79户科技型企业发放“科创e贷”超4.9亿元、贷款余额5.6亿元;为各区市工业园区、开发区内80户企业提供“园区e贷”融资支持2.2亿元、贷款余额2.1亿元,助力科技企业加速技术转化与产能扩张。
在乡村振兴实践上亮出“工行答卷”。该行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创新数字涉农普惠产品,深化银政、银担合作,积极推广“惠农e借”等特色产品,构建高效安全的乡村金融服务生态圈。围绕枣庄“石榴之乡”特色,设计“石榴e贷”场景方案,满足石榴全产业链线上化融资需求,累计为石榴产业链小微企业、农户授信超6500万元,投放超6000万元。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04亿元,较年初增长17.26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9.21亿元,较年初增长5.81亿元,信贷支持覆盖农田建设、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为绘就乡村振兴“枣庄画卷”注入持续动力。
在绿色低碳发展上输送“工行动能”。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紧扣枣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创新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将新能源企业分散的补贴应收账款转化为融资资产,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聚焦锂电、钠电、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多能融合互补、源网荷储一体”业态场景建设。截至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10亿元,为枣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文旅产业培育上倾注“工行匠心”。该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创新运用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贷款,为区域文旅产业定制中长期融资方案。紧扣枣庄“大运河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重点支持文旅融合项目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文旅产业相关贷款超50亿元,助力培育枣庄文旅“新名片”。
金融是“国之大者”,更是地方发展的“助推器”。站在公司贷款突破200亿元的新起点,枣庄工行将始终牢记国有大行使命,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质效、加大信贷投放,深耕榴乡沃土、服务转型大局,为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更多工行力量!(尚方舟 康永琦)
上一篇:西安银行行长任职资格获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