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之间的“大豆战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特朗普最近提出了新的威胁——“考虑禁止进口中国的食用油”。这一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才发现,原来这背后涉及到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超过100万吨的“地沟油”。如果特朗普真采取这一措施,将可能引发一场新的“生物燃料战争”。 大部分人对地沟油的印象,依然是危害食物安全的物质,但从2022年开始,这个问题已不复存在。中国自那时起,以每吨约100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出口大量废弃食用油(地沟油),这种油脂如今主要被用于生产生物航空燃料。事实上,这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虽然中国起步稍晚,但已经开始发力。而如果特朗普真的禁令地沟油进口,国内相关产业很可能会加速发展。

地沟油,其实有一个更正式的名字——“废弃食用油(UCO)”。它被纳入了食用油的贸易范畴。在2021年,美国还曾是地沟油的主要出口国,但随着2022年生物航空燃料提炼技术的突破,美国开始大量从中国进口UCO,并且进口量在2023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达到了136万吨。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利用UCO提炼的生物航空燃料成本较传统燃料要高,但由于全球航空业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压力,生物航空燃料的需求迅速上升。

民航业的碳排放量巨大,每年约10亿吨,远超其他行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都承担了减碳责任。经过多年的研究,航空领域发现,使用生物燃料的减碳效果远超新技术和碳捕捉手段,而且这种替代燃料不需要对现有的飞机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欧美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生物燃料,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航空公司使用一定比例的生物燃料。 如今,全球生物航空燃料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中国每年向美国供应约150万吨UCO,这些油脂和美国本地的UCO一起,用于生产生物航空燃料。燃料供应商将其与传统燃料混合,以满足欧盟和其他市场的严格规定(目前欧盟要求至少2%的燃料为新型生物燃料)。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这一比例提高到6%,2050年甚至达到70%。这种强制性规定使得新燃料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由于供应短缺,目前生物航空燃料的价格依然偏高,航空公司面临着高成本压力。

在中国,生物航空燃料产业也在积极发展。2023年开始,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尝试使用新燃料,并在2024年完成了C919和ARJ-21(即C909)的飞行测试。同时,国产UCO冶炼产能也在提升,君恒生物已经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计划到年底新增60万吨产能。而根据德国的预估,到2028年,中国每年约340万吨的UCO产量将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到2026年末,中国向美国的UCO出口可能就会逐渐结束。

如果特朗普的禁令生效,美国的生物航空燃料产业将面临极大挑战,因为美国本土的冶炼产业将失去60%以上的原料来源。这一情况短期内难以解决。此外,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价值远高于中国向美国出口UCO的价值,因此如果UCO不能出口,中国国内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这些原料。

从生活垃圾成为发电燃料,到地沟油成为新型工业原料,现代工业在特殊情境下展现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也为未来的生物燃料产业铺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