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开始:巴基斯坦向阿富汗发动多次打击
近来巴基斯坦军方对阿富汗境内目标展开了多轮打击行动,集中针对与巴基斯坦有关联的塔利班组织(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四轮,时间节点和行动重点如下:
第一轮(10月9日):巴基斯坦对喀布尔藏匿的巴塔领导人发动精确打击。
第二轮(10月12日):巴方炮兵袭击了阿富汗边境的塔利班哨所,据称造成超过200名塔利班人员伤亡。
第三轮(10月15日):巴基斯坦动用了枭龙BLOCK2战机、翼龙-2察打一体无人机和彩虹-4武装无人机等空中平台,集中打击塔利班的装甲和精锐突击力量,至少造成100多人死亡。
第四轮(10月17日):巴方把目标转向阿富汗山区的巴塔营地,重点清除主要指挥官和核心骨干。
巴基斯坦方面强调,巴塔总体有约三万名武装分子,但军方认为清除普通武装人员效果有限,必须抓住并定点摧毁其主要指挥层,才能达到真正威慑作用。因此这几轮行动以“拿人头”为重点。据报道,四轮打击累计造成超过370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塔利班成员死亡。
在作战手段上,巴基斯坦利用了多种空中火力和情报平台取得空中优势:枭龙战机提供空中打击和制空支持,翼龙-2配备合成孔径雷达(SAR)、光电吊舱与高分辨率航拍设备,能够在恶劣天气下持续巡航长达十六小时,实现雷达、光电与影像的联合侦察;彩虹-4等武装无人机承担攻击任务。凭借这些装备,巴方能在阿富汗上空自由出入,迅速发现并精确打击隐藏在半干旱山地和林带中的目标。
对塔利班的影响与反应
面对密集的空中侦察与信息化炮火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处境被动。缺乏制空权和完善后勤,使得其难以与巴基斯坦军队展开正规对抗。塔利班只能依靠自杀式袭击或突然发动突击来寻求报复性的破坏,难以改变总体劣势。
信息化火力的重要性在这次交锋中尤为凸显——有了空中侦察与精确炮兵配合,现代信息化火力能把目标“发现即打击”,对装甲车辆、据点和集结地施以致命一击。俄乌冲突、印巴冲突等战例同样证明了掌握制空与情报优势后,信息化火力的毁伤效率非常高。
边境格局与未来走向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复杂,既有支持阿富汗政府的部落,也有暗中或公开支持巴塔的力量,还有偏向支持巴基斯坦的群体。冲突是否停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阿富汗方面是否配合清除境内的巴塔武装——如果阿富汗不配合,巴基斯坦就有可能继续跨境打击,直到达到其军事目标。整体来看,这场冲突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