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伊始,中小银行掀起新一轮降息潮。近日,多家区域性中小银行相继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记者发现,期限越长降幅更显著,负债端重定价加速推进。
业内认为,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与净息差持续承压背景下,本轮调整有助于稳住息差、改善经营生态,亦将影响居民资产配置与理财市场走向。
多家机构同步下调,长端利率降幅居前
从已披露情况看,此轮调整以中小银行为主。如汕头海湾农商银行自10月18日起,将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及五年期年化利率,分别调整为0.95%、1.20%、1.40%、1.50%、1.75%和1.80%,整体较此前下调15—20个基点。

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公告,自10月21日起实施新一轮调整:整存整取3个月、6个月、一年分别下调40、35、35个基点,两年、三年、五年期分别下调50、80、80个基点;同时,活期由0.25%降至0.05%(下调20个基点),协定存款降至0.10%(下调45个基点),通知存款1天期、7天期分别下调45个和55个基点。
从趋势看,下调仍将延续。10月13日,上海华瑞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公告》,将3年期整存整取由2.30%下调至2.15%(年内累计降55个基点),5年期由2.70%下调至2.10%(年内累计降60个基点),为今年第8次调整。
江苏苏商银行方面透露,“10月22日,我行将再次下调存款利率,三年期存款利率预计下调10个基点……目前三年期存款利率是2.2%,起存金额10万元,估计要降到2.1%。”
整体来看,中小银行普遍将原先2%以上存款利率调整至1.5%左右。比如,澄海潮商村镇银行将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由原来的2.1%和2.3%统一调整为1.55%。也有部分银行仅针对三年期以内的品种进行调整。比如,大连旅顺口蒙银村镇银行于10月22日下调了三个月至三年期多个期限的利率,幅度在5至30个基点不等。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继续小幅走低。其中,3年期下降0.4BP,6个月期下降0.2BP,其余均下降0.1BP。该机构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分析指出,利率下行趋势延续,以及政策传导时滞,导致9月份虽然没有出现政策性利率调整,但定期存款利率仍然处于下行通道。
LPR传导叠加息差收窄,负债端“腾挪”成共识
在业内看来,此轮下调与贷款端价格下行密切相关。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直接原因还是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有关,此前国有大行已经下调过一轮存款利率,中小银行这一轮更多是跟进前一轮的下调。”他进一步称,“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中小银行往往有更大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需要,以应对净息差压力。”
监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从去年底1.52%降至今年一季度末1.43%、二季度末1.42%。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认为,“中小银行面临持续收窄的净息差压力,需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缓解负债端成本。”

从趋势看,降息还将持续进行。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存量存款利率将在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和存款活化的影响下加速下行,这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为后续货币宽松打开空间,“四季度可能有一次10bps降息落地,2026年央行有能力适时降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从结构上看,除定期外,活期、协定与通知存款同步下调,负债成本整体下移。与此同时,部分期限大额存单利率阶段性上行,形成与普通定存“分化”的现象,显示银行在稳负债的同时兼顾流动性与客户黏性。
“存款搬家”阶段性放缓,“固收+”产品受青睐
持续的存款降息也正在引发备受关注的“存款搬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9月单月住户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分析称,9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结束了7—8月的连续少增,从量级看“居民存款进入股市的动能还不算很强”。
华创证券指出,受季末考核影响,“非银存款回落、一般存款抬升”的季节性特征更为明显;申万宏源认为,在存款利率与理财目标收益率下调、权益市场仍具强势预期的背景下,居民广义存款入市趋势或将延续。

与存款走高相对,9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中信证券测算认为,10月理财规模或迎来“超额修复”:其一,超额储蓄期定存进入到期高峰;其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抬升理财吸引力,单月增量有望超过1万亿元。
在机构看来,低利率时期,纯固收产品潜在收益不断降低,“固收+”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率方面优势明显。据中信证券预计,“固收+”产品未来仍会持续增长,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全年“固收+”产品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4万亿元。
南方+记者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