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新宿街头的中文招牌越来越多,但在日华人创业者们正准备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
“名义上设立公司,或者为了使用没有实质内容的办公室而获得签证的情况有所增加。”面对经营管理签证的滥用现象,日本法务省和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在2025年10月16日实施了修订后的省令。
新规将申请时的最低资本金额从500万日元大幅提升至3000万日元,并增加了管理经验、员工雇佣、日语能力等多项硬性要求。
这意味着,持续十年之久的“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万)移民日本”的时代正式划上句号。

经营管理签证的全面升级
日本政府此次修订经营管理签证省令,标志着移民政策进入全面收紧的新阶段。
10月16日生效的新规不仅仅提高了资本门槛,更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的审核体系。
首先,除了投资额从500万日元增至3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万元)外,申请人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至少3年管理经验或商业相关硕士、博士学历;雇佣至少一名全职员工。
而且这名员工必须是日本国民、永久居民或特别永住者,不能是普通外国劳工。
同时,申请人或全职员工需具备日语能力(JLPT N2级以上);事业计划书需经过税理士、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的评估确认。
新规还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家庭办公室和虚拟办公室,必须拥有独立的商业地块。
这些变化使日本的经营管理签证审核标准与美加澳等传统移民国家看齐。正如专业机构所言:“本次修法后,申请难度加深,但更符合‘投资经营签证’的精神。”
从“量”到“质”的政策转向
新规的出台,源于日本政府对过去十年移民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截至2024年底,在日外国人数达到约376.9万人,同比增加10.5%,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占日本总人口约3%。
与此同时,日本总人口却在持续萎缩。截至2025年1月1日,日本国民总数为约1.2065亿人,比上年减少90.8574万人,创1968年以来最大降幅。
在日外国人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截至2024年10月底,日本的外籍劳工人数达到230.2587万人,自2013年起连续12年创下新高。
其中,中国籍在留外国人数为87.3286人,约占23%,相当于每四个在日外国人中就有一人是中国籍。
面对这一趋势,日本政府决定从“广纳”转向精选。新规旨在消除“名义管理”,建立能够真正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接受体系。
华人社群:87万人的选择与应对
在日华人作为日本最大的外国人社群,受到新规的直接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籍在留日本人数达87.3286万,约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23%。
如果加上已加入日本国籍的华人,在日华人可统计人口已突破104万,成为日本最大的外国人社群之一。
这些华人主要通过三种签证路径在日本定居: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经营管理签证和高度人才签证。
截至2024年底,普通经营管理签证持有人数为41,615人,同比增长10.9%。
而“高度人才1号ハ(经营管理类)”则有3,338人,过去一年中暴增50.4%,成为最受瞩目的类别。
新规实施后,在日华人创业者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满足更严格的条件,要么转向其他签证类型。
对于已持有经营管理签证的华人,新规设置了三年过渡期(至2028年10月15日),但续签时需提供证明实际管理能力的文件。
结构性调整与长远影响
日本移民政策的这一重大调整,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变革。
一方面,日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2024年日本全国出生人数约为68.8万人,创下历史新低。
死亡人数接近160万人,自然减少人口接近100万。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迫使日本不得不依靠外国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和社会运行。
另一方面,外国人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已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讨论。2025年8月29日,日本法务大臣铃木馨祐宣布,将在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内部设立约30人规模的项目团队。
这个团队负责联动相关部门,评估外国人增长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影响。
未来,日本政府可能会对“特定技能”以外的在留资格设立数量上限,并深入研究其可能带来的制度性影响。
对于梦想移民日本的后来者,低门槛的时代已然结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