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税收新政实施后,投资性金条零售价可能上涨,买卖价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如是说。202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黄金税收新政,将标准黄金交易划分为“投资性”和“非投资性”两类,推动形成“交易所内交易免征增值税,非交易所交易需缴增值税”的新格局。此举旨在通过税收杠杆,引导黄金资源在投资与消费领域合理配置,压缩场外灰色交易空间,推动市场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
新政核心规则需精准解读: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卖出方免征增值税;会员单位购入标准黄金用于投资性用途(需满足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锭等标准)的,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按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税收成本已成为选择投资渠道的重要考量。购买用于投资的标准金条,通过交易所会员单位(如大型银行或正规的交易所平台)渠道享有税收优惠,成本更低。而通过金店等非交易所渠道购买的投资金条,因税负较高,价格竞争力会下降。购买黄金饰品作为消费,其价格本身已含税,变化不大,但需注意加工费等附加值。
面对琳琅满目的黄金投资品种,普通人需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抉择,主流渠道各有优劣:
实物黄金作为最直接的投资方式,能给投资者“捏在手里的定心丸”,但投资性金条与黄金首饰有本质区别。从纯投资角度,金饰品并不适合——其价格相对于金原料的溢价通常超过20%,变现时还会面临高额折价。
黄金ETF具备流动性好、交易成本低、无存储成本等优点,投资门槛很低,像买卖股票一样在证券账户内即可交易,甚至有些产品可以低至10元或1元起投,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参与方式。
黄金定投对于普通投资者更显理性。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中国市场研究负责人张文斌表示,黄金价格波动大、择时难,一次性买入风险较高,而定投能平滑成本、分散风险,避免“追涨杀跌”。
在当下金价高企的背景下(11月5日,伦敦金在398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较10月15日4200美元的历史高点已有回调,但仍处于年内高位区间),投资者容易陷入“怕错过”的焦虑,但理性看待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角色远比盲目跟风重要。
专家普遍建议,结合当前金价高位特征,黄金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需合理控制:保守型投资者可控制在5%以内,进取型投资者不超过10%,且优先选择场内免税品种对冲成本。这一比例基于长周期视角规划,而非着眼于短期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作为投资品种,具有波动率低、周期性长的特点,能有效对冲通胀风险及信用货币风险,其价格通常与股票市场呈反向运动,在股市等投资市场表现不佳时,可起到风险分散作用。但黄金投资也有明显局限性:本身不产生利息,属于需要长期耐心持有的价值投资,而非短线操作,投资者需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避免短期内追涨杀跌。
随着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其储备资产地位正在提升。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10月30日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为634吨,三季度单季购金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中国央行三季度净购金5吨,官方储备达2304吨。长期来看,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已成为一种趋势,这背后反映了全球央行对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从而对黄金的储备资产地位构成了支撑。
不过普通投资者需警惕市场短期波动风险。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超买信号显现。美国银行技术分析师Paul Ciana在10月的报告中提示,黄金短线高于200日均线21%,动能略显过热,但长期看涨逻辑未变,若突破4000美元整数关口,或进一步冲向5000美元。当前市场存在分歧,部分机构提示高位波动风险,投资者需保持理性。
税收调整本质是“规范交易而非改变价值”,场外涨价是渠道成本传导的短期现象。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关税从15%降至6%后,金价仅短期波动,最终仍回归美联储政策、地缘风险等核心逻辑。普通投资者不应将税收调整视为“稀缺性信号”而盲目跟风,而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选择合适的品种与渠道,让黄金真正发挥资产配置“压舱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