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成都银行披露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银行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存贷实现双增,为全年业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Wind数据显示,自2017年开始,成都银行已连续9年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近年来,成都银行牢牢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深耕成都都市圈建设,立足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业务“护城河”,不良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及超额拨备保持高位,盈利能力强、分红率高,最新收盘价对应动态股息率超5%,是“高盈利能力+高股息率”的重点标的之一。
资产规模高速扩张
成立于1996年12月的成都银行,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8年1月,成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东风,近年来,成都银行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13852.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1.39亿元,增幅10.81%。
回首来时路,2014年~2016年,成都银行的资产规模用了3年时间跨越3000亿元大关,2017年~2018年,用了2年时间跨越4000亿元大关。而此后,几乎每一年都要突破一个千亿大关,尤其是2021年~2022年,成都银行总资产直接从7683亿元跨越至9176亿,2023年迈入万亿大关,是西南地区首家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城商行。
在存款方面,截至前三季度末,成都银行存款总额为986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5.73亿元,增幅11.35%。另外,成都银行于今年三季度发行了110亿元永续债,有效补充一级资本,以匹配资产端的扩张。
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推动存款成本下降等问题,在此前召开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成都银行管理层表示,后期伴随着存量定期存款的陆续到期,重定价释放更加充分有效,对净息差趋稳形成有利支撑。
该行管理层认为,从外部看,现阶段自律机制的行为规范与行业引导,为银行降成本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区域重要法人银行,成都银行积极响应自律约定,跟随国有大行做好存款利率下调的率先示范,有策略地推动存款成本有序下降。
而在贷款方面,成都银行贷款总额为847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9.13亿元,增幅14.13%,规模依旧保持高增速。在此基础上,成都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147.25亿元,同比增长8.24%,较上半年进一步回升0.65百分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6.86%,经营结构保持稳健。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5年9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仅0.68%,是A股中少有的不良率低于0.7%的上市银行。前瞻指标也进一步改善,关注贷款率为0.37%,环比回落0.07个百分点。而拨备覆盖率达到433.08%,始终处于高位,绝对值保持在同业前列,拨备安全垫十分夯实,业绩持续性有保障。
对此,成都银行管理层表示,该行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及监管部门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在科技赋能领域,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增强风险识别与管控的精准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风控防线。
另外,成都银行1~9月基本每股收益为2.24元;资产利润率(年化)0.9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0%,各项指标均位于上市银行前列。
持续夯实三大业务“护城河”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先后获得重要股东增持,银行股“增持潮”频现。
早年今年4月,成都银行就已披露增持计划,宣布实际控制人成都市国资委控制的企业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产控”)、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欣天颐”)拟在未来6个月内使用其自有资金增持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不超过79588706股,增持价格不超过17.59元/股。
此后,成都银行股价快速上涨,且在6月27日攀升至20元/股的历史新高。8月9日,成都银行优化了增持方案,取消17.59元的价格限制,将实施周期延长至12个月。
根据最新公告,自2025年8月27日至9月4日,成都产控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成都银行股份4775500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0.1127%,增持金额达8700.10万元。成都欣天颐累计增持4364492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0.1030%,增持金额为7959.35万元。
增持的不仅仅是实际控制人,根据三季报,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社保机构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6042组合为新进机构,持股比例为0.92%。
股东“真金白银”的加持也传递了对成都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成都位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机遇交织汇集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发展的良好支撑下,成都银行持续夯实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业务“护城河”。
在政务金融方面,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金融机构,成都银行持续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桥梁”和“引擎”功能,通过“重点项目、产业升级、要素保障”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全面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共建、城市更新、TOD项目等城市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近5年来,该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信贷投放超万亿元,2024年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重大项目信贷投放超3000亿元。
在服务实体业务方面,成都银行紧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建设部署,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上企业,通过落实专营团队、配套专项政策、产品设计创新等举措,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扩大对重点产业圈、产业链覆盖率,通过资源、服务与产品三维发力,全力赋能成都产业建圈强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另外,成都银行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围绕绿色低碳产业,成都银行多措并举做好产业融资支持,进一步提升对绿色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等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在服务零售金融业务,成都银行积极顺应国家与地方政策导向,紧密围绕促进消费、服务民生等宏观方向,精准施策,致力于在稳健经营中把握发展新机遇,推动个金信贷投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增长,为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此外,储蓄业务是成都银行的重点业务,其一直致力于个人客户金融产品与服务能力的提升,持续做好客户维护,储蓄业务发展良好。
成长能力获外界一致认可
在与区域经济的同频共振中,成都银行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五年来,成都银行总资产、存款、贷款、净利润增速均稳居A股上市银行前列,净资产收益率保持第一梯队,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同业中较优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来,成都银行股价区间涨幅超过140%。
成都银行的向上而生的力量也得到了行业认可。今年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继2024年首次上榜后,今年成都银行再次上榜,排名第324位,较2024年提升35位。
另外,2025年9月发布的《2025中国银行业成长力·领先力报告》显示,2025年成长力50银行、2025年成长力10城商行,成都银行均位列前茅。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成都银行根植于成渝经济圈,受益于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在获取优质对公项目上具备天然优势,区位环境优势较为突出。同时,公司资产质量优异,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位运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使得公司风险抵补能力较强,拨备反哺利润空间相对充裕,维持“增持”评级。
华泰证券也认为,成都银行资产质量稳居同业第一梯队,信贷扩张速度维持高景气度,大股东持续增持彰显投资信心,应当享有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据了解,目前成都银行正在推动新一轮规划编制,“十五五”期间,成都银行将在持续巩固深化政务金融、储蓄负债等既有护城河的基础上,打造以实体业务、零售资产、财富管理、异地分行等新兴动力源为引领的第二增长曲线,构建更加多元、协调、均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