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多月前,美国方面还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远离中国,就会给阿根廷高达200亿美元的金融支持”。但在米莱政府交出“投名状”之后,得到的最新答复却是:200亿美元没有了,变成50亿。

先看米莱做了哪些不利于中阿关系的事情
例如,在美国的怂恿下,米莱政府决定暂停中阿射电望远镜项目 (CART)——阿根廷海关以国防安全审查为由,扣押中方提供的核心零件,导致这一南美地区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停摆。
类似的情况已发生好几次了,米莱政府上台后,叫停或重新审查了多个由中国投资参与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尽管阿根廷相关机构、专家给出这些项目都是民用的,与军事无关,但依然逃不出被冻结的命运。
还有大豆贸易,今年9月份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降至零,由此而产生的缺口转向了巴西、阿根廷。当时的米莱或许看到了这一商机,在9月22日宣布:暂时取消包括大豆、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出口预扣税。
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企业在短短数日内与阿根廷相关企业签署了近百万吨大豆的订单——被视为一举两得的新政。一方面可以推动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被认为是在选举前缓解经济紧张局势、争取选民支持的策略性举措。
从更广泛的政策方向看,这也符合米莱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方针,即推进市场自由化与贸易开放,通过减税来刺激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但令市场感到纳闷的是:米莱又突然宣布该政策取消了。
要继续征收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税,让美国农民喘了一口气——米莱政策的反复性以及在科技合作领域出现的负面事件,为中阿关系的稳定性、可持续和可预测性蒙上了阴影。

有分析指出:米莱此举可能是为了配合美国立场,旨在讨好特朗普。但问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是高兴了,但米莱得到了什么呢?
答案是原先承诺的高达200亿美元的金融融资支持在短时间内降至50亿美元,帮助阿根廷应对即将到期的45亿美元外债——临时“救急”,而不是之前承诺的支持阿根廷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贷款。
阿根廷《号角报》给出的解读是:美国财团不看好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前景,对米莱政府的“偿债能力”提出了质疑——也就是担心借给阿根廷的钱太多了,以后还不上,又将成为坏账。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阿根廷多家媒体建议:既然在短时间不能获得大量的美元流动性,那米莱政府就必须要“更多地依赖自身”获得美元或其他必要外汇来应对债务和补充储备。
努力发展和挣钱,这才是根本性的应对办法嘛
无论是之前答应的200亿美元,还是刚刚缩减至50亿美元的新承诺,这都是要还的,不是白给的——借新债、还旧债,从来都不是正途。对人口数量相对有限,而资源却异常丰富的阿根廷而言。
一方面将自己的大豆、牛肉、锂矿、铜矿、金矿、铀矿、铁矿推广到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提高顺差,挣外汇;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资,在给阿根廷经济注入更多发展动能的同时,获得外汇流动性。

阿根廷与美国,在商品出口领域存在着更多的竞争性,中国市场才是阿根廷各类型商品的最佳目的地。那个口口声声说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理念的米莱,上台后咋尽干违背“自由贸易”的事情呢?
还有投资,西方的资本是钱,来自中国的资本难道就不是钱吗?真正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理念的政客,要做的是:将房子打扫干净,欢迎八方宾客——站队美国,为霸权服务,这分明是搞意识形态斗争。
呵呵,结果居然是被美方忽悠了!面对美国承诺的200亿美元金融支持骤降至仅50亿美元的窘境,米莱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啊。
面对现实把,希望米莱尽快悬崖勒马,尽快认识到:阿根廷资源丰富——拥有大豆、牛肉、锂矿等众多优质产品,当务之急是扩大出口、多多挣钱。同时,积极引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元外资。
毕竟,在出口市场上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阿根廷,更需要中国这样稳定而庞大的市场。若继续盲目追随美帝而牺牲本国利益,最终只会让阿根廷陷入更深的困境。
南生还希望阿根廷人民能够尽快认识到:中国希望推动中阿关系的发展,不希望两国关系影响到第三国,更不希望第三国影响到中阿关系的发展。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纯依赖某一方的支持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

真正的出路是从内部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开放多元的外交,来构建更稳健的经济基础——路究竟该如何走,答案很清晰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米莱的抉择,如何在维护主权与吸引外资之间找到平衡,这将成为决定阿根廷未来的关键。
上一篇: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Meta公司被西班牙一法院判赔偿5.5亿美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