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汇率强势、资金涌入!中概股回归从避险转向主动,港股“首选地”地位再升级
创始人
2025-06-06 09:10:02
0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浪潮正从“被动避险”转向“主动布局”。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制度优化、互联互通升级以及流动性支持工具的推出,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概股回归“首选地”的地位。数据显示,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赴港上市,市值占比超七成;而随着港元汇率多次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港股通扩容及流动性支持工具(LMM)的落地,市场资金承接能力显著增强,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

大市值企业率先回归,中小盘股或成下一波主力

Wind统计显示,自2018年至今,已有33家中概股企业选择回归港股上市,其中21家完成双重主要上市,市值占比超六成;12家采取第二上市方式。截至6月5日收盘,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的中概股企业达12家,包括阿里巴巴、理想汽车、百济神州、贝壳、小鹏汽车等头部企业。从回归节奏来看,大市值企业往往率先启动:百济神州于2018年率先回流,阿里巴巴紧随其后于2019年完成回归,而2020年则迎来网易、京东、中通快递等企业的密集“返乡”。

目前,市值排名前1/4的中概股中,已有73%(市值占比)实现两地上市,其中45%完成双重主要上市,26%实现二次上市。从行业分布看,中概股集中在新消费、科技及中高端制造领域,其中新消费中的零售业(市值占比54%)、消费者服务(6%)和生物制药(5%)占比较高。

尽管过往中概股在港股普遍面临估值折价,但去年以来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指出,中小盘中概股回归估值波动有限,因国际资金更倾向于分红能力强、体量规模大的企业。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昊天则认为,除中小市值公司外,拼多多等较大市值企业可能成为后续回流主力,整体市值规模仍不容小觑。

香港“首选地”志在必得:制度优势与资金承接能力双加持

香港特区政府对中概股回归展现出“志在必得”的态度。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态,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积极准备,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变化,力争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地”。近年来,香港通过修改上市制度,建立起便利海外上市公司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并允许保留VIE架构,显著降低企业退市风险。

孙昊天指出,香港作为“避风港”,内地资金南下可补充市场流动性,同时其国际流通市场的属性也吸引了韩国、日本、美国及欧洲资金。桂浩明则强调,香港兼具“全球资本配置”与“本土认知深度”双重属性,投资者更熟悉内地企业情况,且企业适应当地法规、监管环境的成本更低。

国信证券认为,香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与包容性。相较于美国,香港对审计底稿审查更无偏性,且无政治背景强制披露要求,同时提供税收优惠与品牌国际化机遇。然而,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短板仍备受关注。孙昊天建议,港交所可放宽市值门槛、同股不同权等限制,扩大可承接企业范围。

从被动避险到主动布局:资金涌入与政策驱动下的新生态

2025年以来,港元兑美元汇率多次触及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频繁干预,折射出资金汹涌流入的态势。随着6月港股通扩容及流动性支持工具(LMM)的推出,港股的资金承接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孙昊天认为,资金流入的核心驱动在于投资者减少美元配置、转向港股,以及中概股优质资产回流提升市场吸引力。

桂浩明指出,资金持续流入正在重塑港股生态。一方面,香港通过接纳中概股回归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资金流入推动港股融资能力提升,为中概股回归及内地企业发行H股提供支持。未来,香港或将在法制配套、联系汇率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

高盛预计,总共有27只、总市值达1.35万亿元人民币的中概股或将有资格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包括拼多多、满帮、富途等企业。部分公司已开始行动:禾赛科技已以保密形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年内完成双重上市;吉利汽车则公告称计划私有化极氪。

跨境监管合作与国际化角色:中概股的长期机遇

大成律师事务所认为,中概股应对被动回归或退市需做好前瞻性战略规划,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调整业务布局和融资策略。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中概股仍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跨境监管合作的逐步加强,中概股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望改善。国联民生证券统计显示,未在港股上市的中概股集中在可选消费行业,市值占比达69.6%,其次是工业(8.27%)。孙昊天预测,下一波回流主力可能是当前不符合港股条件但正在准备的企业,尤其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科技、新经济领域公司。

从被动避险到主动布局,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浪潮正推动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制度优化、流动性支持及互联互通升级,进一步巩固其“首选地”地位。尽管流动性、估值折价等短板仍需突破,但资金涌入与政策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港股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更多中概股的回归,港股市场的国际化角色与融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资产配置选择。

来源:金融界

相关内容

PingPong跨境支付|...
近年来,中国的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
2025-10-20 00:22:52
部分资金分配不合理、闲置或...
为解决地方间财政不平衡,中国近年来通过超10万亿元转移支付来均衡地...
2025-10-20 00:22:51
贷款、投资、信用卡接连被“...
10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兴业银行...
2025-10-20 00:22:51
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
10月19日,2025吉林银行延边州县(市)足球联赛完美收官,延吉...
2025-10-20 00:22:50
光大银行宁波分行因三大“顽...
10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告,中国光大银行股份...
2025-10-20 00:22:50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因多项违规...
10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
2025-10-20 00:22:49
浦发银行联合汇百川基金落地...
据浦发银行(600000.SH)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浦发银行联合...
2025-10-20 00:22:49
宁波东海银行因整改不到位等...
10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宁...
2025-10-20 00:22:48
每经品牌100指数持续调整...
本周市场出现宽幅震荡整理,在科技股集体大幅回调的背景下,创业板、科...
2025-10-20 00:22:47

热门资讯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因多项违规被罚... 10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
万亿中原银行空降“75后”行长... 作者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10月16日,中原银行(1216.HK)在郑州龙湖金融岛总部大厦前...
银行清理“沉睡账户”怎么回事?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要清理长期不动的账户,也就是所谓的“沉睡账户”。不少人问老王,什么是长期不动的...
中小银行提前2个月部署“开门红... 钛媒体App 10月19日消息,国庆长假一结束,各家银行迅速切换至“全年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近段时间...
重磅来袭!央行、统计局,明日公... 重点关注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最新值。 同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三...
百胜中国(09987.HK)1... 百胜中国(09987.HK)发布公告,于2025年10月17日该公司斥资320万美元回购7.31万股...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南通站... 10月19日,由中铁建工承建的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南通站高架站房钢结构顺利提升至预定位置,标...
原创 浙... 10月18日,浙商银行济南高新支行赴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开展“关爱孤困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员工善行活...
中原银行“换帅”:业绩表现、合... 文|小方 来源|财富独角兽 2025年10月,中原银行完成了一项关键人事调整。10月17日,中原银行...
多家银行宣布:长期不动账户将被... 据新华社,近日,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和单位长期不动户。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