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总台记者崔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下跌10.8%,创下了自1973年以来的最差表现。今年年初,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但随后就开始震荡下降。进入6月以来,美元指数整体在100以下低位徘徊,7月1日,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6.3。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持续的财政赤字和大规模债务扩张的担忧,是导致美元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和通胀问题也给美元带来了压力。这些因素共同引发了上半年美元指数的快速下跌。
美国国会众议院7月3日通过了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因造成联邦援助削减、长期债务增加和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等而备受争议。该法案已于7月1日获得参议院通过。白宫3日说,特朗普定于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当天签署这一法案,使其生效。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陆前进认为,如果该法案落地,美国的联邦债务水平和联邦财政赤字水平可能都将提高,美国债务水平的上升,会进一步打压美元,美元将来可能存在贬值趋势。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导致美元走弱。特朗普并不支持强势美元,在他第一个任期内,美元指数就从2017年1月20日的100.74下降到2021年1月20日的90.475,下降了10.2%,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也将会导致美元承压,美元币值可能会进一步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