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于沫涵)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美元信用承压、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延续增长势头。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至3317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八个月增持黄金。专家认为,我国正通过多元配置与结构优化,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金融环境。
2025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增长。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6月美国推进“大而美”法案,市场对美元信心再度出现动摇,非美货币升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外汇储备上升,美元的国际信用正面临挑战。
温彬表示:“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中立性、美元政治工具化倾向的担忧持续升温,美元信用受损,去美元化趋势加速,6月份美元指数跌下跌2.5%至三年来最低点96.9,非美货币集体升值,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3.89%、2.1%,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
与此同时,债券、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对外汇储备形成有力支撑。截至6月末,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标普500指数上涨5%。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对此,温彬认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对外贸易保持韧性,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美元信用受损、去美元化趋势加速的同时,我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6月末黄金储备报7390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为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不仅是国内,世界黄金协会7月4日发布公告,5月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20吨,接近但仍低于27吨的12个月均值。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可能强化了黄金对央行的战略吸引力——各国正寻求通过黄金储备抵御地缘政治冲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我国正通过多元配置与结构优化,积极应对外部金融冲击,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董希淼说:“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不受单边制裁影响,能够有效对冲美元等单一货币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在美国发动‘关税战’‘贸易战’之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美元信用继续弱化,黄金作为战略储备的配置价值不断提升。此外,黄金具有高流动性特质,可以作为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保障,有助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
尽管我国央行已连续8个月增持,但与部分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黄金储备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还将继续增持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