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建议)的反映,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
该窗口主要受理4类问题(建议):一是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60天;二是重点车企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出具检验或验收合格证明等方式变相延长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货款作为支付条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项;三是重点车企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四是重点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的其他问题。
据了解,近期,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车企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社会反响良好,相关承诺如何进一步落实兑现备受社会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此次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旨在受理中小企业有关问题(建议),推动重点车企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支付方式,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在实处,切实履行账期承诺,惠及广大中小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17家重点车企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便表示,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供应商和整车厂都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但实际上,关于“60天”存在很多不同说法。“比如,付款起始时间如何界定等问题含糊不清,一些整车厂常称其客户未付款,所以无法支付给供应商,这实际上都是变相拖欠的行为。”
纪雪洪表示,“可见,工信部的‘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切实采取行动确保车企的承诺能够真正兑现,这对保护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权益非常重要。”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举有利于督促重点车企积极处理欠账,缩短账期,从而缓解汽车供应链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要起到更好效果,还需要出台一揽子账期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指导行业机构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汽车企业供应商货款支付流程,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