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生态赋能”转变的关键节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如何构建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已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链整合为路径、以平台化生态为支撑的金融新模式,已成为政策方向与市场实践的共同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区域型中小银行如何找准定位、破局突围,既是对其专业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的历史机遇。
九江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江西省委、省政府“1269”行动计划,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打造“产融共生·智启未来”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示范效应的探索路径。本次人物专访,我们走近九江银行行长肖璟,听他讲述一位地方银行管理者如何以战略视野与专业深耕,推动产业金融从“链上金融”走向“生态共建”,也希望以此为窗口,探寻中小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逻辑与未来方向。
九江银行行长 肖璟
提问
记者:当前产业金融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您认为银行在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
肖璟:在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背景下,银行正在从“资金提供方”向“产业生态共建者”转型。
首先,银行是产业链运行的润滑剂和稳定器。通过整链服务、产品定制、场景嵌入等方式,解决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提升产业链条韧性与协同效率。其次,银行应当主动成为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物流的连接枢纽。现代产业链讲求高度协同与精细化管理,银行依托自身的数据整合能力和风控模型,可以打通“产—供—销—存”全过程信息壁垒,提升资金配置的透明度与精准度。最后,银行还可以扮演产业资源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建立数字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重构产业生态中的信任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助力打造有活力、有韧性、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目前,九江银行在这些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和模式探索,力求把自己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升级为“产业协同的参与者”,从而真正做到金融为产业服务、为发展赋能。
提问
记者:在业务实践中,九江银行是如何推动金融服务从传统信贷向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演进的?
回答
肖璟:传统的信贷模式聚焦单一客户,而产业金融则强调“产业链主导”,这要求银行从单一客户视角转向产业全链条整体视角,从简单产品输出切换到深度机制嵌入。
九江银行通过“四个转变”完成这一过程:一是服务逻辑从响应需求转向场景识别。我们不再只是被动等待企业融资诉求,而是主动嵌入产业链运行过程,识别包括原材料采购、产成品交易、仓储物流等关键业务场景,围绕真实交易环节重构金融产品,提升服务的契合度与穿透力。二是组织架构从部门管理转向链条协同。我们在总行层面成立产业金融专营部门,组建敏捷工作组织,打通产品设计、审批流程、风控模型和科技系统,实现全流程、跨条线的高效协同,提升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与专业水平。三是客户识别从企业主体转向产业画像。依托数字化能力,我们构建了链式画像、产业地图等工具,深入刻画产业链结构、核心企业分布、交易关系和信用结构,实现对链上企业的精准识别和分层分类管理。四是风险控制从主体信用转向场景风控。在授信过程中,我们不仅看企业的静态财报,还深入挖掘企业订单、仓单、物流等动态数据,构建以交易场景为核心的风控模型,强化贷前识别和贷中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穿透力。
提问
记者:听说贵行主导打造了一个在有色金属行业颇有影响力的数字交易平台——“云仓有色”,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回答
肖璟:“云仓有色”是九江银行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打造的一站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集交易撮合、质量检测、仓储管理、物流追踪和金融服务于一体,是全国首个具备国家级钨和稀土质检资质的“智慧仓”。
平台围绕有色金属产业链的关键交易与流通环节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库存“可视、可控、可融”。通过“云仓”实现对有色金属实物库存的数字化映射和监管,为企业提供线上仓储及融资支持;二是交易在线撮合。通过线上平台真实货源挂牌交易,打通企业间的买卖撮合流程,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三是物流全链跟踪与智能风控。平台融合检测机构、物流企业与银行系统,实现“货物、资金、信息”全流程透明可控。
目前,平台累计撮合交易额超2000亿元,链接有色金属产业链企业超千家,钨和稀土库存“云管理”规模超4000吨,不仅显著提升了稀土资源的流通效率与价格透明度,也增强了稀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我认为,“云仓有色”不仅是金融赋能产业的样板工程,更是中小银行突破传统信用范式、探索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建的重要实践。
提问
记者:在推动产业金融服务时,九江银行如何理解“生态”的概念,又是如何构建产业生态的?
回答
肖璟:在我看来,产业生态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共生共赢”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银行、企业、政府、平台等多方在产业链条中的协作网络。生态的核心是协同,九江银行的做法,是以产业链为主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嵌入机制,最终打造一个“有场景、有数据、有规则、有信用”的产业金融生态系统。比如我们上述提到的“云仓有色”产业互联网平台,就不仅仅是提供授信服务,而是以产业为主体,融合金融、科技、物流、质检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化服务,通过标准化仓储、数字化交易和平台化撮合,重塑了整个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产业+资金+信息”的深度融合。
同时,我们也深知,仅靠银行自身是无法独立完成生态建设的,因此我们主张“开放共建”,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科技公司,共享产业数据,协同制定标准,联合培育客户,努力形成制度互信、数据互通、资源互补的良性生态环境,共建共赢现代化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