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吴玉金)近日,吉林省辽源市总工会出台《全市企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大对“产改”成效显著的试点企业支持力度,动员其有效发挥主体作用,带动全市各类企业深化“产改”。
《方案》对全市企业搭建建功立业平台、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产业工人待遇,以及健全技能人才“引留用”政策体系等重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包括38项具体措施,涉及辽源市总等14个责任部门。
《方案》要求,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深化产教融合、技能提升与薪酬挂钩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倾力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每个县区每年至少推荐试点企业1家,年底前,选树市级试点企业10家,每年每家给予1万元工会经费补助,力争到2030年建成企业“产改”试点50个。
同时,辽源市总结合辽源“一区、四转型”发展实际,提出每年在冶金建材、袜业纺织、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文旅“5+2”特色产业中,各遴选1个优质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创新补贴。
此外,《方案》把调动产业工人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践积极性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对获得有效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经认定在年内实现成果转化且取得突出经济效益的第一发明人(设计人)或第一培育人,给予创新奖励2000元,并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等。
辽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杜立智表示,市总将充分调动有关部门、企业、产业工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企业落地落实,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和吉林工匠15人左右,辽源工匠150人左右,为辽源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