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多家上市银行股价连创历史新高之际,部分非上市的中小银行股权交易却经历着无人问津的尴尬——折价拍卖、1元起拍、多次流拍……截至7月19日23时,阿里法拍平台显示,正在进行的114场银行股权拍卖中,仅有7场拍卖有竞拍者报名,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场为4人,其余107场拍卖均显示“0人报名”。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的大额股权在司法拍卖平台挂牌转让,其中不少即便打折出售,仍难逃流拍结局。例如,山东寿光农商银行1765.24万股股权已于7月14日公开拍卖,评估价为3195.09万元,起拍价为2556.1万元,较评估价打8折;河南登封农商银行5000万股股权拆分为两笔,已于7月10日公开拍卖,评估价为1.225亿元,起拍价为1亿元,较评估价约打8折。
“1元起拍主要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关注的人多了才会有人愿意竞价,如果按评估价格正常设置起拍价,基本上没人参与。”山东信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小方表示。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中小银行大额股权“折价”拍卖仍遇冷,原因或涉及多方面。例如,财务型投资人可选渠道更广,如购买上市银行股票、可转债等;部分银行对入股股东设特定资质门槛。此外,一些银行在规模、业绩、资产质量等方面缺乏亮点,也削弱了股权吸引力。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当前部分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面临多重挑战。从内部看,经营理念滞后,精细化管理与运营效率不足;风险管理部门专业化程度低,信贷审批与贷后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从外部环境看,市场竞争加剧,大型银行“下沉”、新兴金融机构崛起,持续挤压客户资源与市场份额。
王蓬博指出,面对这些挑战,中小银行需转变经营理念,走普惠化、本土化、数字化之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公司治理,明确经营权责,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同时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如利用专项债补充资本。
展望下阶段,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认为,随着金融环境变化和政策差异化实施,拥有资本实力、网点优势、科技能力的头部银行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经营压力。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