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有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运行总体平稳。”在7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表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
“我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继续保持活跃。”李斌说。外汇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涉外收支规模稳步增加。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合计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规模为历史同期次高。
我国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净流入态势。分项目看,上半年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保持高位,外资总体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服务贸易、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平稳有序。
李斌表示,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将为外汇市场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稳固。
我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提升,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李斌介绍,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外部压力,促进供求平衡。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交易稳步增长,上半年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达到30%左右,均为历史新高。外汇风险敞口降低,有助于市场保持理性交易。从政策层面看,外汇市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逆周期调节经验,也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储备,外汇领域监管效能稳步提升,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试点效果良好
记者了解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已于近日完成公开征求意见。“这次改革将推广到全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通知》包括投资、融资和支付等3个方面、9项措施,其中部分措施前期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看,第一个政策是便利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也就是“科汇通”,允许境内科研机构在银行办理基本信息登记后,即可接收境外汇入的资金并使用。肖胜介绍,前期,北京、合肥、武汉、深圳等16个城市实施“科汇通”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将会把改革的试点进一步推广到全国,为推动国际科研合作提供有效政策支持。
第二个政策是便利科创企业跨境融资。肖胜表示,这次改革将科创企业自主借用外债的额度统一提高到1000万美元,部分依托“创新积分制”优中选优企业的便利化额度提升至2000万美元。“这将进一步便利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支持科创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肖胜说。
第三个政策是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肖胜介绍,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境内再投资登记,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将再投资资金直接划转至相关账户,减少企业的操作成本和资金的流转时间,提高投资效率。
“目前,这个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已经结束,我们正在抓紧梳理研究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后续将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快正式发布。”肖胜说。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
外汇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近期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我们判断,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认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宏观环境。贾宁表示,随着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近期,多家国际投行表示看好中国发展机遇,将中国资产评级由中性上调至超配。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贾宁说,我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拓展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明显提升。同时,我国已建成比较齐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债券、股票市场的市值均位居全球第二,金融产品丰富、流动性强,为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此外,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而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资产和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标的。贾宁表示,总体看,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境内金融市场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资产将更具吸引力。(经济日报 记者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