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正处于一个颇为棘手的境地。其背后是美国复杂的经济局势,以及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博弈。从美联储的初衷来看,其试图通过维持较高利率来实现某些目标,甚至不惜每年支付高额的债务利息,有观点认为这其中存在着针对东方大国的意图,想通过货币政策来收割利益。
然而,东方大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定力,秉持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按照自身节奏发展,不被外界干扰,稳健地推进各项政策,这让美联储的如意算盘难以得逞,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
此时,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也不断袭来。特朗普喊话美联储,要求其在七月份必须降息,这给鲍威尔带来了不小的政治挑战。特朗普希望通过降息来降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支持其减税和振兴制造业等目标,认为不降息会使美国损失数千亿美元。但鲍威尔此前一直强调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会受政治因素干扰,坚持以数据为导向来制定政策。
从经济数据角度分析,情况也十分复杂。当前美国通胀率已从高点大幅回落,但仍略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5月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上涨了2.3%,核心PCE上涨了2.6%。虽然近几个月基于市场和调查的通胀预期短期指标有所上升,但大多数长期预期指标在未来一年左右仍与通胀目标一致。
同时,总体就业情况目前尚可,近年来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有助于缩小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但也出现了一些就业市场放缓的迹象,如职位空缺减少、小企业报告销售放缓以及招聘意愿下降等。
这种就业市场可能走软与通胀仍存压力的双重状况,让美联储陷入了两难境地。若过早降息,可能会因关税等因素导致通胀预期失控,引发实际通胀上升,形成恶性循环。但如果坚持不降息,随着就业市场进一步疲软,又可能影响经济增长,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鲍威尔此前曾表示,在降息之前需“等待并了解更多数据”,尤其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他既未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性,也未承诺会在某次会议上降息,强调美联储会根据数据演变来决定政策走向。而美联储内部也存在分歧,已有两位美联储理事表示鉴于通胀尚未因关税而大幅上升,利率可能最早在7月会议上降息。
面对诸多难题,鲍威尔的选择至关重要。他需要在政治压力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权衡,更要在就业与通胀这两大目标之间寻找平衡。如果经济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持续恶化,且通胀能保持相对稳定,鲍威尔可能会顺应部分内部声音和市场预期,开启降息通道。
但如果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甚至有进一步上升趋势,鲍威尔或许仍会坚持等待,维持现有利率水平,以避免重蹈疫情后通胀飙升时政策应对不力的覆辙。无论鲍威尔如何选择,都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他也将在这场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博弈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其决策结果也将决定美联储在这一阶段政策的“收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