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政治震荡来得非常迅猛,甚至让人猝不及防。当尼泊尔总理奥利与长期的政治对手尼泊尔大会党达成协议,握手言和,并成功通过166票将前总理普拉昌达从权力中心踢出时,国际观察家们都还在震惊中未能恢复过来。这场仅用了短短两周便完成的权力更替,仿佛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瞬间改变了中尼合作的地缘格局。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新政府竟然出台了令人愕然的“霸王条款”——要求中国在所有“一带一路”项目上的资金必须以“无偿赠送”的形式提供,而贷款提案被毫不犹豫地拒绝。尼泊尔大会党的一些高层官员甚至公然宣称:“我们要像使用印度的资金一样,要求不偿还!”这一赤裸裸的“白嫖”言论,在国际外交史上堪称一场魔幻现实,简直不可思议。
01 政治变脸比雪山天气更为迅速
普拉昌达在离职前的48小时内签署的《中尼立体互联互通协议》,刚刚从打印机出来,文件的余温尚未散去。然而,这份承载着中尼合作梦想、跨越喜马拉雅山铁路计划的协议,在新内阁宣誓就职时便瞬间化为废纸。这场戏剧性的变故令人咋舌,给中国亲华派带来致命打击的,正是昔日的执政伙伴——奥利领导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他们出人意料地与亲印势力结盟,完成了政治史上最迅速的“权力交接”。特别是在印度外长苏杰生秘密飞抵加德满都的消息被披露后,奥利办公室飘出的咖喱味便昭示了新政权的地缘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政治地震的根源深深指向了新德里——尼泊尔六成进口物资依赖印度口岸,九成对外贸易由印度通道支撑,甚至国家电网都与印度并网运行。经济命脉被牢牢掌控,政客们在权力更替时,第一时间看向了南方。
02 “免单”闹剧背后的双标真相
在博克拉国际机场,阳光下的跑道闪耀着刺眼的光芒。这个由中国投资建设、耗资2.16亿美元的现代化空港,如今却面临荒诞的困境。由于印度拒绝批准相关航线,机场的跑道使用率低至三成。更令人愕然的是,尼泊尔政客非但没有对新德里提出抗议,反而将矛头指向了北京,要求将贷款转为捐赠。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亲印议员在密室会谈中直言:“最好能赖掉债务。”这种肆无忌惮践踏国际规则的行为,连尼泊尔网民都忍不住自发发起了不当国际乞丐的标签。在尼泊尔政界一边高喊“无力偿还”的同时,却对美国“千禧年挑战计划”中要求尼泊尔法律为美国条款让路的条件视若无睹,这种双重标准令人深感无奈。
03 资源丰富的“乞丐经济学”
尼泊尔,作为一个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山地国家,地下蕴藏着丰厚的矿产资源:1600万吨铜矿、2亿吨菱镁矿、10亿吨石灰石。尽管资源丰富,然而新政府却在国际场合上不断哭穷,背后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经济困境。尼泊尔的外汇储备仅足够支撑四个月的进口,人均月收入不到人民币800元,外债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40%的警戒线。2015年,印度实施的“非正式封锁”至今仍是政客们的噩梦。那时,印度关闭了边境口岸,尼泊尔燃油断供、物价暴涨,甚至医院的手术室都陷入了黑暗。由于这种切肤之痛,政客们催生了畸形的“恐印综合症”,在与印度的关系中,宁愿得罪北方邻国,也不敢冒犯南方的强邻。
04 两条道路的生死抉择
在中尼合作正常运转时,两国间曾创造了耀眼的经济奇迹。中国直接投资在五年内激增了300%,中国建设的上马相迪水电站使得尼泊尔从一个电力进口国转变为电力出口国,甚至开始向印度出口电力。普通民众对此投出了最真实的选票:加德满都的士司机因中国援建的公路月收入翻了三番,博克拉商圈因中国游客的到来,餐馆收入激增了35%,而中尼边境吉隆口岸也常常排起三公里长的货车队伍。最具变革性意义的中尼跨境铁路也面临被迫夭折的风险。新政府“赖账录音”曝光后,中方投资者紧急暂停了25亿美元的悬索桥项目评估。更为荒唐的是,尼方去年主动提出开放陈塘口岸,然而当中方完成了基础建设后,尼方却突然保持沉默,原本崭新的查验场站在风沙中荒废成了“鬼城”。
在加德满都街头,一位手机店老板展示着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这些手机让山里牧民能直播卖货。”背后广告牌上印着中企承建的输电线路,而正是这些线路点亮了曾经的黑暗村庄。当普通民众因中国投资而获得实实在在的福祉时,政客们却在议会里大谈“免单艺术”。
在国际政治的餐桌上,从没有只点龙虾不买单的规矩。随着博克拉机场空旷的跑道映照出政客们的贪婪,以及中企暂停25亿美元项目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开,尼泊尔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做地缘博弈中的乞讨者,还是成为平等合作的建设者?
喜马拉雅的寒风卷起了中尼铁路的蓝图,雪崩来临前的死寂时刻已经到来。作为“亚洲瑞士”的美丽国度,尼泊尔需要醒悟了:真正的独立不是伸手索取,而是挺直腰杆、实现合作共赢。毕竟,免费午餐的尽头,往往是饿殍遍野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