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一名6岁男童在海边玩耍时,不慎被鱼鳍扎伤脚部,次日突发高烧、腿部肿胀,经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一度面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
创伤弧菌常附着于海鱼、贝类等生物体表,感染后病情进展迅猛,死亡率较高。市民海边游玩不要光脚,处理海鲜时务必做好防护,一旦被刺伤须立即就医清洗,切勿因伤口小而掉以轻心。
被鱼鳍扎到脚
六岁男童发高烧腿部水肿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6岁的童童正在海边挖沙子。突然,一股刺痛从脚底传来,童童疼得哭了出来,父母赶忙上前查看情况,原来是一条小红鱼的鱼鳍扎到了童童的脚。
孩子妈妈表示,孩子打着赤脚在沙滩上玩,沙滩上有很多小鱼的尸体,孩子踩到了一条死的鱼,就被扎到了。
起初,父母并不在意,仅对童童的伤口进行简单处理。
次日,童童出现高烧、腿部水肿等症状。父母赶忙带着童童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第一医院”)就医。
听过童童父母的描述,第一医院小儿骨科主治医师陈永法便高度警惕:“这很有可能是感染创伤弧菌导致的。”院方赶忙对童童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最终童童伤口渗液培养和血培养的结果都显示,导致童童高烧、水肿的就是创伤弧菌这个“海鲜刺客”。
陈永法介绍,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嗜盐性弧菌,能够引起脓毒症,常寄生于鱼、虾、蟹等海洋生物上,该细菌感染在中国的死亡率为18%—56%。
所幸,父母送医及时,再晚一些,极有可能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童童被立即送入手术室,陈永法对童童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其对内增殖的细菌等对应治疗。住院期间,童童也接受了针对性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已顺利出院。
医生提醒:
切忌心存侥幸
被刺伤后需立即就医清理
据厦门市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凯春介绍,每年都会接诊创伤弧菌感染患者,患者多为接触水中的鱼蟹等生物被刺伤。创伤弧菌常见于野生海产品,特别是鱼类的鳍、尾等尖锐部位,易造成深部刺伤, 经创伤感染创伤弧菌,会出现肢体坏疽、坏死性筋膜炎,组织溶解坏死,进而出现败血症。因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往往需采取截肢等极端措施以保全生命。杨凯春强调,切勿因伤口较小而存侥幸心理。
杨凯春提醒,若不慎被鱼蟹等水中生物刺伤,应立即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冲洗,并尽快前往医院接受彻底清创。医生将根据伤情采取创口引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预防破伤风等对症治疗。
杨凯春建议,市民处理海鲜时宜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具,减少直接接触。如被野生海产品刺伤,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务必第一时间就医规范处置,避免延误治疗。
南方都市报(nddaily)综合报道
据厦门晚报、第一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