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上海购房政策再出重大利好!
8月25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从《通知》来看,重点政策包括:
1、 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包括:
① 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② 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点评: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该政策和此前北京政策相似。对该政策的理解,也就意味着:非沪籍单身和居民家庭满足1年社保条件,以及上海本地户籍的单身和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已不限套数,即所谓“N”套。
2、 成年单身人士按照居民家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点评:此前,非沪籍单身人士只能购买二手房,单身人士视同家庭新增了房票;沪籍单身人士也可以脱离其家庭,单独购房。根据政策,沪籍居民家庭和沪籍成年单身人士,在外环外购买住房不限套数;在外环内限购2套住房。非沪籍居民家庭和非沪籍成年单身人士,自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年及以上的,在外环外购买住房不限套数;自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的,在外环内限购1套住房。
3、住房公积金(含补充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5%,首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高至184万元
点评:公积金最高额度上浮有一前提条件,为“购买二星级及以上新建绿色建筑住房”。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发布了第一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鼓励性、自愿性政策,开发商可以自愿申请评价。上海于2014年进入全面强制阶段。201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其中明确规定:“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以及市级以上重点工程、示范区、郊区新城等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2026年以后,上海要求继续加码,提高了重点区域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的比例。严跃进表示,此次所提及的绿色建筑,占全市新房比重约为60%。
4、二套公积金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从130万元提高至149.5万元
点评:此前,二套房2人以上参与贷款最高可贷金额为130万,分别为100万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和30万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25%,贷款利率五年期(含)以下2.525%,五年期以上3.075%。提升二套房最高贷款额度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付息成本。
5、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但仅限于购买新建预售商品住房
点评:增加了购房者的首付资金来说,进一步活跃一手房购房市场。
6、支持住房公积金“又提又贷”
点评:对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不影响其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相当于公积金的使用效益翻倍,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成本,有助于活跃一手房地产市场。
7、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机制安排方面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合理确定每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点评:此前,上海的银行对房贷定价整体保持基本一致,未来银行的定价自主权或提升。记者从多家银行房贷业务人员处了解到,目前正在等待行内下发细则。
8、 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的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购买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在合并计算家庭全部住房面积后,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扣除
点评:严跃进分析称,此次明确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减轻住房持有成本。政策主要变化是,对于“家庭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的部分可免征”的操作,适当放宽家庭住房的认定标准。政策和目前的限购调整优化动态衔接,也使得非沪籍居民家庭与沪籍居民家庭的政策口径更为一致。政策有助于鼓励和吸引人才在沪工作生活,更好促进住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