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消费者万女士致电某银行客服中心,表示其接到匿名贷款催收电话,对方告知其丈夫李先生在万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于银行办理了贷款,现要求其及时还款。该“催款人”给万女士很多熟人打了骚扰电话,且态度恶劣,用词极不礼貌,万女士认为此事件对其个人声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表示不满。万女士要求银行核实其丈夫李先生办理贷款的详细信息以及未及时还款的不良影响等。
银行接到万女士致电后,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迅速查明事件真相并回复客户。经核实,万女士夫妇二人并未办理过任何信贷业务,此为一起冒用银行名义恶意催收虚假贷款事件,给客户及银行的声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且此事件容易造成客户财产损失,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
二、案例分析
当前,电信诈骗事件和虚假贷款恶意催收事件频发,需要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同时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当消费者个人信息不慎泄露时,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虚假贷款催收,谎称银行还款平台不能完成还款操作,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转账还款,一般会引导借款人添加所谓的“客服”微信,期间会有言语威胁及恐吓,以进行心理施压。
此案例中万女士家人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不法分子对其进行虚假贷款催收,并且将事件扩散到万女士夫妇的生活圈,企图利用当事人畏惧、想快速解决问题的脆弱心理骗取资金。若万女士未致电银行查明贷款信息的真实性而将资金转出,则正中不法分子的圈套,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业银行法》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者有权拒绝非法信息泄露和不当催收行为,金融机构也必须依法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安全。万女士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核实,是正确的应对方式。面对类似情况,请记住:不轻信、不转账、不传播,第一时间核实真伪!
三、温馨提示|三步防骗,守护您的“钱袋子”
第一步:冷静应对,不慌不乱
接到“贷款逾期”“家人欠款”等电话,先别慌!保持冷静,切勿被恐吓话术带偏节奏。
第二步:官方核实,准确判断
立即通过银行官网、手机银行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信息,切勿相信陌生来电。
第三步:及时报警,保留证据
如确认遭遇诈骗,请立即保存通话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银行,防止损失扩大。
广发银行郑州分行温馨提示:
“银行不会通过电话、微信要求您转账还款!”
“任何索要个人信息或转账的‘客服’,都是诈骗!”
请务必提高警惕,守护个人信息安全,远离虚假贷款与恶意催收陷阱。
金融安全,人人有责;防范诈骗,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