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福达
近期,部分银行开始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调整,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光大银行更是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这意味着极限情况下,优质信用卡用户有望获得最低0%的透支利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举动是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始试探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无人区”的关键信号。随着信用卡行业步入存量时代,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信用卡业务展开差异化经营。
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对透支利率收取标准进行优化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至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至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至18.25%”,该项调整昨日已生效。
信用卡透支是发卡机构授予持卡人在规定限额内进行短期透支消费的金融服务。有业内人士透露,在本轮调整中,已有7家国有银行和股份行在公开信披渠道或信用卡领用协议中,对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进行优化。有银行的收费标准表中透支利息一栏中,不再只是“日利率0.05%”,而是出现了“日利率0.035%-0.05%,折合年利率12.775%-18.25%”的字样。
存量竞争考验服务创新
央行早在2021年就已对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进行“松绑”。尽管如此,近几年各家银行仍普遍维持着0.05%的透支利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业务中采取这项政策时比较谨慎,市场中也仅有一两家银行发行过透支利率打折产品。
“在过去信用卡行业展业压力较小之时,各银行缺乏降低透支利率的动机。”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认为,当前各家银行都在努力维护现有客户基础,个性化定价策略对于细分客户经营、提高客户黏性变得更加重要。多家银行此轮下调信用卡透支利率,此举可以有效维护那些无法一次性全额还款而又有还款意愿的客户,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
从数据上看,曾经被视为零售金融“流量入口”的信用卡,如今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从2022年至今,信用卡与借贷合一卡数量已蒸发9200万张。在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交出的半年报中,信用卡贷款规模、消费规模出现“双降”。
董峥认为,面对消费贷低利率优势的冲击,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举措是信用卡业务差异化经营的一种体现。
信用卡定价机制迎重大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8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及删除“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有业内解读为信用卡透支利率下限即将放开。
“这是信用卡定价机制的重大改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将显著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能力,银行可依据业务定位、客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定价——信用良好的客户有望获得更低透支利率,风险较高的客户利率或适度上升,总体将推动信用卡透支利率稳步下行,助力信用卡更好发挥消费金融功能,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提供支撑。
尽管信用卡业务近几年呈现整体收缩态势,但在当前“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背景下,信用卡仍被寄予厚望。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看来,信用卡在年轻客群中的吸引力下降明显,这一转变促使银行业从过去追求发卡量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客户价值挖掘的精细化运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