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还在2600美元/盎司徘徊的国际金价,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超50%的涨幅,并在10月8日创下4000美元的历史新高,上攻强度及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与以往通胀驱动、流动性推升的历史“牛市”不同,本轮行情是政策、需求与避险的合力结果;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削弱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全球央行持续加码购金重塑供需格局;地缘风险持续胶着,让黄金“避险港湾”属性凸显。
当金价迈入“4000美元时代”,避险、泡沫与价值的争论愈演愈烈,未来走势如何,答案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黄金作为“货币锚”的战略地位正被重新定义。
双破4000美元大关
国庆假期的余温尚未褪去,国际金融市场已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8日,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盘中最高触及4049.64美元/盎司,较年初暴涨超54%;而就在前一天,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已率先刺破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黄金价格正式进入“4000美元时代”。
回溯2025年黄金走势,年初时,市场普遍预期全年涨幅仅15%—20%左右,主要基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谨慎判断和全球经济温和增长的预期。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全球央行持续加码购金以及美元信用体系面临挑战,金价从3月开始挣脱“地心引力”,开启了上涨模式,3月14日首次突破3000美元/盎司,4月17日站上3300美元/盎司,4月22日攻破3500美元/盎司,随后在3300—360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
真正的“百米冲刺”始于9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催化剂”,黄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9月23日突破3800美元/盎司,进入10月后仅用一周便突破4000美元/盎司,演绎出前所未有的“黄金牛市”。
谈及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分析认为,当前国际金价持续刷新历史新高,主要由多因素驱动;市场对美联储后续降息及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加剧全球投资者对美元信用稳定性的担忧,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配置价值随之凸显。其次,美国政府停摆事件,进一步加剧政治层面的不确定性风险,市场避险情绪因此再度升温,推动资金向黄金资产聚集。此外,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操作,也为金价上行提供支撑,成为推动金价走高的重要力量。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分析,2025年以来,黄金价格连续快速上涨,背后动因已超越以往单纯的货币宽松周期。此次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是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政府信用的怀疑,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这一结构性变化成为本轮黄金上涨的最直接原因。
怎样炼成
“4000美元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价格数字的变化,历史上的黄金大“牛市”主要由通胀失控或金融危机驱动。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黄金牛市源于美元信用崩塌和石油危机引发的恶性通胀;2011年的上涨则与全球量化宽松、货币超发引发的保值需求密切相关,核心是市场化的避险和抗通胀需求。
本轮的涨幅则是源于政策、需求与避险的共振。北京时间9月18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公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4.25%—4.5%降至4%—4.25%,降幅25个基点。降息直接压低实际利率,削弱了持有非孳息资产的机会成本,基于此,大量资金迅速涌入黄金市场,成为推动金价上涨一大因素。
各国央行的购金行为,亦在重塑全球黄金市场的供需格局。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7月,全球央行购金步伐放缓但势头稳健,波兰国家银行是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的净买家,净购金67吨;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成为全球购金量第三大的央行,年初至今累计增加25吨。以我国为例,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最新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约2303.523吨),较上月末增加4万盎司(约1.24吨),目前,人民银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
在高政扬看来,历史牛市多由短期突发风险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主导驱动,资金流入黄金更多是短期避险需求;本轮行情则以“全球央行购金”为核心主导力量,购金行为更多是源于对全球储备货币体系重构、美元信用长期弱化的考量,具备更强的持续性。
而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发酵为黄金市场提供了额外的“风险溢价”,2025年,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中东冲突外溢风险加剧,俄乌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亚太地区安全格局面临重构,投资者纷纷将黄金视为“最后的避风港”。
顶点还是新起点?
黄金牛狂奔之下,4000美元/盎司究竟是新一轮超级周期的起点,还是流动性盛宴催生的泡沫?
看多阵营中,高盛将2026年底的黄金价格预测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显示机构对黄金的长期看好。但谨慎声音同样不容忽视,也有声音提到,当前金价升势已显疲态,抛物线式上涨背后存在大量投机资金,四季度可能出现10%—15%的技术回调。
在对全球黄金市场下半年的展望中,世界黄金协会认为,若宏观基本面维持现状,黄金年内将维持稳定并小幅上行。来自中国保险行业等新兴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亦可能为金价提供部分支撑。若地缘政治与经济局势愈发动荡,尤其是严重滞胀或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投资者避险需求升温,则金价可能大幅上涨。相反,如果全球贸易出现广泛、持续的复苏,市场信心回升,则高收益率和风险偏好反弹将会削弱黄金的表现;央行购金需求若明显不及预期,也可能对金价构成压力。
王红英指出,从短期看,黄金价格在突破4000美元/盎司后,下一目标位在4200美元/盎司;中长期来看,在美联储正式进入降息周期、地缘政治紧张、经济与军事冲突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叠加各国央行和大型投资机构持续增持黄金,金价有望进一步上探5000美元/盎司。尽管短期内可能因技术性超买引发获利回吐,导致价格回调,或因美联储通胀预期回落、暂停降息而面临卖压,但这些因素仅构成阶段性调整,难以逆转黄金中长期结构性上涨的趋势。
“根据高盛预测,未来金价或有望达到4900美元/盎司,但需警惕期间可能出现的技术性回调风险。若未来美元信用进一步弱化、全球央行购金规模持续维持高位,金价仍将具备持续上行的动力。”对可能出现的回调因素,高政扬预测,首先是美联储降息节奏,降息落地时间、降息幅度是否符合市场预期,将影响美元指数走势,进而牵动金价方向。其次是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全球主要区域地缘冲突的升级或缓和,会影响市场避险情绪,对金价形成短期冲击。另外是全球央行购金规模变化,央行购金行为的持续性、购金规模的增减,是支撑金价长期走势的核心变量。
对投资者而言,应合理平衡收益与风险。王红英建议,若金价在突破4000美元/盎司后回调并在3900美元/盎司附近企稳,可考虑分批逢低布局。在投资工具选择上,鉴于市场波动加剧,建议优先配置无杠杆的稳健型产品,如黄金ETF、实物金条等;而对于带有高杠杆、风险放大的期货、期权及场外黄金衍生品,非专业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谨慎。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