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用现金付款的场景吗?那时,现金是街头巷尾的支付主角。公交车上,投币箱吞进纸币、硬币;街头早市,大爷从帆布袋里掏出零钱支付……
10月10日清晨,银川“的哥”陈刚早早出车。这位有着20余年经验的老司机曾练就识假钞绝技,过去他每天出车备三四百元零钱,收工后攥着一堆纸币对账。随着移动支付兴起,越来越多的乘客提出新的支付需求。陈刚也与时俱进,开通了收款码,渐渐发现扫码的便捷:不用换零钱、防假钞、免丢失。如今,他日收现金仅二三十元,使用手机账单对账得心应手。
从现金到“碰一下”“扫一扫”,支付方式之变是真切落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变”。
“以前看病要在收费窗口前排长队,拿着现金递进去,缴费就要不少时间。”银川市民王莉说。如今,医院早已实现缴费方式的全面升级。患者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就能在线挂号、缴费,门诊大厅的自助机支持扫码支付,住院部的每日费用清单也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并在线补缴。
虽然手机支付更加便利,但是一些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在支付时却犯了难。为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会同商务、文旅、交通等16个相关部门印发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指导全区各银行机构、支付机构聚焦重点场景、重点人群,采取多项务实举措,推动宁夏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末,全区优化支付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规模以上大型商圈、旅游景区、度假区等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服务全覆盖,公共事业缴费、餐饮消费等民生领域场景的支付服务全覆盖,在机场、车站、酒店及邻近银行网点的境内外银行卡取现和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
“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为兼顾不同群体的支付需求,我们设置‘爱心专席’,不仅保留着现金业务,也会提供相应的适老服务。”宁夏移动开发区营业厅经理白鹭说。
从手点现金的烦琐到“滴”一声的扫码支付,支付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消费生活的新图景。(记者 徐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