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刚过
部分消费者察觉到
以往不堪其扰的各类贷款电话
近几天似乎安静得出奇
不光是骚扰性的来电
以往刷几个短视频就能见到的
“极速放款”“低息贷款”等广告
如今同样少了许多
原因多样
“这主要和助贷新规有关。”一名从业者表示,背后的原因便是在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除了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该文件还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等实施了名单制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称新规明确划出年化利率不超过24%的“红线”,推动全行业进入产品整改与模式调整的深度洗牌期。
监管部门的联动治理也功不可没。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推动10.2亿用户启用“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累计防护923亿次。
运营商通过标记分级处置、高频拦截系统等技术手段,对骚扰号码实施暂停外呼等管控,从源头遏制了营销乱象。
但也有不少网友反映,体验未改善。
助贷和网贷有何区别?
过去几年,各类贷款电话在消费者耳边此起彼伏,甚至还打着银行的名义宣传产品。这也让很多人产生疑惑:到底什么是助贷?为什么能打着金融机构的名号?它和网贷平台有何区别?
“助贷公司和网贷公司有较大的区别:助贷公司没有放款资质,主要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收集信息、查看征信、进行获客风险评估等。网贷公司是有贷款资质的,再加之对互联网的应用,就可以称之为网贷公司。”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换言之,助贷公司是利用自身掌握的获客优势来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通过向借款人推荐资金方,经资金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风控终审后完成贷款发放,同时自身获取相关服务费。
不过,虽然助贷公司的合作方都是正规金融机构,但这并不代表助贷行业规范和透明。实际上,风控责任不明、个人信息泄露、资金穿透不清等问题在行业内屡有发生,这些乱象都成为“助贷合作”的灰色地带。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