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广刷脸支付设备为噱头,打着元宇宙的幌子,编织“三倍投资回报”“积分兑股权”的谎言,操控“空气币”收割投资人资金3500余万元。近日,经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购买刷脸支付设备送积分
2020年12月,受害人张先生经朋友介绍,接触到星某公司推广的“刷脸支付设备”项目。为深入了解,他特意参加了该公司在外地举办的宣讲会。会上,被告人吴某等人轮番上阵,描绘了一幅“投资刷脸支付,赠送XD通证积分,积分可兑股权、可变现”的财富蓝图。
据张先生回忆,吴某等人宣称,投资者只需支付不同等级的加盟费,推广刷脸支付设备即可加入“星某生态”,成为“蜜蜂”“蜂王”或“生活馆”级加盟商,名下设备每笔刷脸支付交易均可获得4个XD积分。更诱人的是,他们承诺通过“开放金融发车”玩法,XD积分可兑换为GDFC虚拟币,并声称能获得“上不封顶的三倍收益”,甚至承诺公司将来在纳斯达克或香港上市后,积分可转为股权,享受分红。
为增强可信度,吴某等人还虚构公司背景,称GDFC币由新加坡某知名公司发行,星某公司已获得使用权。张先生信以为真,先后投入198万元购买GDFC币。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虚拟币价格暴跌后另起炉灶继续炒作
2021年年中,GDFC币价格暴跌至几近归零。眼见资金链即将断裂,吴某等人又推出所谓“GM融合”项目,声称可将GDFC币转换为ME虚拟币,并组织人员人为炒高ME币价格,制造“币值回升”的假象,诱使受害人继续投入资金。张先生在该项目中再次损失约40万元。
类似遭遇的受害者不止张先生一人。公安机关陆续接到多起报案,涉案虚拟币均无法兑付,投资者血本无归。2024年4月18日,闵行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吴某批准逮捕。
“虚拟币、元宇宙不是诈骗的‘护身符’,再隐蔽的包装也掩盖不了资金的真实流向。”承办检察官表示,案件办理中,团队通过梳理上千条电子证据,追踪复杂资金链路,最终锁定赃款流向吴某等人控制的个人账户的关键证据。经审计,吴某等人共骗取资金3500余万元。
穿透式打击显成效
针对案件涉及虚拟币、元宇宙等新概念,承办检察官从案件中挖掘细节,引导公安机关穿透资金账户,查明资金来源和去向,固定电子数据,充分运用专业机构出具分析报告,查明涉案虚拟币系涉案人员自行发行、不具有实际价值的“空气币”,所谓“新加坡科创链授权”“上市兑股权” 全是虚构。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吴某利用虚拟币的匿名性和洗钱属性,通过多次资金倒手、转换积分与虚拟币等方式,刻意躲避资金流穿透,并持续炒作ME币价格,继续“两头骗”。承办检察官围绕收集调取被害人陈述、对被害人损失、涉案钱款流向开展审计等进行补充侦查,进一步明确了涉案虚拟币的交易流程和盈利模式,最终认定吴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2025年2月14日,闵行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吴某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作出上述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