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10月18日,第一届中国国际黄金周暨非遗传奇|老萬年黄金博物馆启幕系列活动在苏州举行。
本届黄金周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矿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老萬年集团承办。活动以传承非遗,走向世界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黄金品牌文化与非遗技艺国际交流平台。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司法部原副部长刘振宇、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乐玉成、中国黄金报社社长李广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杨曙光、老萬年黄金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丹、《时尚芭莎》主编沙小荔、丝路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和峰等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权顺基指出,当前全球黄金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黄金已不仅是贵金属,更是文化认同、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他强调,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以更宏大的视野推动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创新。作为外交部主管的一级社团组织,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将积极协调资源,助力中国黄金产业更深入地融入亚洲经贸文化合作网络,实现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共鸣的跨越。
刘振宇在致辞中重点阐述了法治对于黄金珠宝这一特殊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为非遗保护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既明确了保护红线,也拓宽了创新发展空间。当黄金与非遗技艺相遇相融,法律护航能为这种融合指明方向、规范路径,确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创新中传承,在对话中共生。
李广国从行业媒体角度分享了深刻见解。他表示,在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引领下,黄金产业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自信的可感载体。他指出,目前黄金珠宝行业正呈现三大趋势:文化叙事成为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与本土化需要平衡发展、科技与人文需要深度融合。他期待行业能够通过国际黄金周平台,进一步凝聚文化共识,激发创新活力。
杨曙光强调了工艺美术在黄金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他表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先进制造的融合,能让黄金制品更加适应现代生活,更具国际竞争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黄金与非遗的融合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需要通过深度探索文化内涵,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
沙小荔从时尚美学角度分享了专业观点。她指出,在当前国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正在推动东方美学成为全球潮流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消费群体不仅关注材质的珍贵,更追求产品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内涵。中国的时尚产品需要通过创意手段,讲述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故事,展现独特的品位和时代精神。
和峰从国家战略层面阐释了黄金文化的时代意义。他表示,黄金作为贯穿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语言,是天然的文化载体。本次活动以黄金文化为纽带,对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下设的丝路文化研究院实践基地正式挂牌,将通过智库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助力中国黄金文化以更富亲和力的方式走向世界。
作为活动的承办方,罗丹分享了品牌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她分析指出,当前中国黄金市场正从价值储藏向消费、投资、文化三元驱动转变。面对消费人群结构变化和品牌格局重塑,老萬年正积极推动文化自信与技艺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造黄金博物馆和国际交流平台,让世界看到中国黄金工艺的精湛与非遗传承的魅力。
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活动现场举行了老萬年黄金博物馆启幕仪式及“丝路文化研究院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带来的《博物馆黄金与传承》主题分享,老萬年第七代传承人戚春兰对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讲解,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文化内涵。
活动尾声,一场融合传统工艺与当代美学的“风尚秀”华丽上演,通过动态展示展现了黄金饰品在现代生活中的艺术魅力。
【黄金时间】是由新华财经与中国黄金报社共同打造的一档聚焦黄金珠宝市场的专题栏目,内容全面覆盖黄金珠宝行业的政策动态、投资资讯、风险分析等,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黄金珠宝领域金融信息服务。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