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韩国总统政策室长金容范在华盛顿表示:“谈判没有结束之前,一切都充满变数。”这句话背后,反映的是韩美双方围绕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的激烈拉锯战。早在7月底,双方就签订了框架协议,但如今过去快三个月,协议仍然没有生效。
问题的核心暴露出来:美国要求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韩国则担心会把家底掏空。距离10月31日的APEC峰会仅剩几天,这场谈判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谈判僵局:3500亿的两个“死结”
韩美的谈判虽然有进展,最近双方的互动尤为密集。10月16日,金容范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会谈,10月19日他回国后又表示“大多数关键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所谓的“实质性进展”依然有很大水分,真正的问题还停留在两个“死结”上。
第一个“死结”是投资形式上的分歧。一开始,韩国方面打算通过贷款和担保等“虚拟”方式来完成90%的3500亿美元投资,但美国坚决要求全部现金支付,认为这样才算真正的“投资”。直到10月13日,韩国外长赵显才承认美方有所“后退”,而10月14日,韩国经济副总理具润哲更明确表示:美方不再坚持全部现金投资,例如1500亿美元的造船合作资金,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来替代直接出资。
第二个“死结”则更为棘手,至今尚未解决。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投资收益分配,美国要求拿走90%的投资收益,韩国认为这种分配不公平,毕竟资金是自己出的,最多应该当作“再投资”,收益应当双方共同商量;二是货币互换协议,韩国担心外汇风险,提议签订无限制的货币互换协议,但美国对这一提议冷处理,根本没有回应,谈判随即陷入僵局。
金容范也承认,这“一两个议题”分歧巨大,这并非小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协议是否能够顺利达成。
韩国承受不了:外汇储备可能被抽走85%
美国之所以敢这么强硬,是因为它知道韩国无力抗衡。然而,韩国确实已感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3500亿美元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外汇储备方面。根据2025年7月的数据,韩国的外汇储备为4113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最初的要求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3500亿美元将占据85%的储备,这样的操作让人想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经济风险极大,重蹈覆辙的可能性非常高。

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350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过去五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的总和。也就是说,这笔钱相当于韩国将五年的经济积累一次性投入到美国,这将导致韩国国内制造业的空心化。现代汽车已经宣布计划对美投资210亿美元,但民众反响激烈,认为这将导致韩国制造业被美国“吞噬”。

韩国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0月19日,韩国方面透露出新的解决方案:设立一个投资基金,计划在十年内逐步投资,同时将贷款与担保结合,资金使用上能够灵活转换为韩元或美元,以便应对外汇变化。这一方案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试图把压力分摊到未来十年。
但是,国内的反对声音也非常强烈。共同民主党的议员陈声准直接批评:“未经国会批准就是坑害民众的钱!”另一位议员金荣焕更为直言:“这根本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应当接受的谈判”,甚至有议员算出,如果用3500亿美元换取10%的关税减免,还不如保持25%的关税更划算。
金容范也意识到这一点,多次强调,“投资绝不能对韩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美方必须理解这一点。”然而,美国的重点不在理解,而是在实际利益上。

美国的强硬立场:既要收益,又推卸风险,还玩政治手段

美国在这场谈判中的态度非常明确:它希望把所有好处都占尽,风险则完全推给韩国。表面上这是贸易谈判,实质上却是借着“制造业回流”政策进行政治利益收割。
首先,美国要求将90%的投资收益全部留给自己,相当于韩国为美国赚钱,但韩国显然不满,这样的要求更像是“进贡”,而不是平等的投资关系。不过,美国有底气要求这样做,因为韩国对美出口的依赖性很强。
其次,韩国担心外汇风险,提议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对冲外汇波动带来的影响,但美国则一概拒绝。10月14日,具润哲再次前往美国进行谈判,但只得到了一句“理解处境,内部讨论”的空洞回应。美国显然知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就等于承担了韩国的外汇风险,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政治算计。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把“制造业回流”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与韩国达成协议来展示自己的政绩。在APEC峰会前,美国急于取得进展,因此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多次表示,投资项目必须由美方主导选择。这意味着,资金由韩国提供,项目由美国决定,最终收益也由美国拿走,算盘打得响亮。
与此同时,签证问题也成了一个潜在的麻烦。9月,佐治亚州的韩企工人被捕,揭示出美国收紧签证政策的问题,韩国总理金民锡直接警告,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投资协议将无法落实,但美国对此并未作出回应。
最具讽刺性的是,美国还拿日本作为施压的例子。日本之前签署了5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但如今也在为收益分配问题争执不下。美国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急于将韩国的钱“套”进来。

APEC峰会:能否成为破局点?
目前,双方都在盯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韩国APEC峰会。这次会议有可能成为谈判破局的关键点,因为特朗普和李在明可能会在峰会期间进行面对面的会谈。韩国希望在峰会前达成协议,一方面可以展示外交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多边场合中,让美国有所“让步”。金容范在10月19日表示,APEC期间敲定协议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国方面的算盘也很清楚,特朗普希望在APEC上展示“领导力”,而韩美投资协议正好为他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提供了素材。因此,美国最近在谈判中略微放松了立场,不再死盯“全额现金”,给谈判留了一些余地。
不过,要在峰会前达成全面协议几乎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双方先签署一个“备忘录”,将可以达成的部分条款先行确定,比如投资框架和关税从25%降到15%的表面条款。至于收益分配、货币互换等核心问题,仍然需要继续拖延。

为了推动这一进展,韩国已经开始做足准备。10月中旬,韩国四大财阀的掌门人专门前往美国,陪同特朗普在海湖庄园打了7小时的高尔夫,而不久后金容范便宣布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时间点的安排恰到好处。
然而,即便签署了备忘录,后续问题依然存在。韩国企业界已开始感到焦虑:美国的签证政策收紧、移民政策变化,意味着投资风险增加。现代汽车虽然宣布投资210亿美元,但他们也有担忧,害怕这笔钱投进去后收不回。
破局或崩盘:120亿美元的利润岌岌可危,中国成关键变量
这场谈判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韩国经济的生死存亡。最坏的情况是,谈判破裂,美国会立即恢复对韩汽车的25%关税,这将给韩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汽车出口占韩国对美出口的30%,如果关税恢复,韩国每年将损失约120亿美元的利润。而且,半导体、钢铁等行业可能也会面临加税,韩国经济将遭遇严重打击。
即便最终达成协议,韩国的损失依然不可忽视。3500亿美元的投资将分

上一篇:武飞同志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