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沃伦·巴菲特,最新披露的投资组合发生了微妙变化。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其Berkshire Hathaway投资组合总规模约为3150亿美元,而其中约25%(约788亿美元)的资金,已集中投入两只与AI密切相关的股票。

巴菲特并未高调宣布“我押AI”,他仍然坚持“我投资我理解的业务”这一基本原则。
然而持仓数据却在悄然反映出两件事:一是传统价值股仍为组合基石,苹果、美国运通、可口可乐等稳健资产仍占据主要位置;
二是其在科技与AI板块的“被动敞口”正不断扩大。换言之,这并非是他从零开始押注,而是他在既有框架内,沿产业结构变化做微调。
那么,这个25%的比例为何值得关注?因为它暗示:在全球资本流向倾斜至 AI 产业链的大背景下,即使是投资风格偏向稳健的基金,也在重新分配“未来价值”布局。
AI不再只是概念,而正在进入实用化、应用化阶段。正如巴菲特长期关注的是“现金流+护城河”,当AI正在构建新的护城河、新的商业模式时,他选择将“睡后收益型”逻辑引入未来产业。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AI投资已由“前沿科技”走向“主流资产”。
投资者由“我是科技投资人”转变为“我是未来资产配置者”。
巴菲特的调整告诉市场:AI不是高烧一时,而是产业结构变革。即便他仍不明确称自己“押注AI”,但组合中AI相关资产的比重变化,就是最直观的答案。
当然,此举也并非毫无风险。科技板块波动大、估值易起伏,而价值投资者向来避嫌高估值风险。
在这次布局中,巴菲特选择的是“理解度高”“业务模式清晰”的AI股票,而非模糊赛道中的新锐公司。这种做法折射出他依然保留“价值安全垫”的思路:抓趋势,但不盲目。(转载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