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哈萨克斯坦实业报》网站11月1日发表题为《人民币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站稳脚跟》的报道,内容编译如下:
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地位日益提升。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达8.5%,日均交易额超过81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在该地区地位提升的原因有几个:对华双边贸易增长,中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金融数字化进程加速,包括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过渡。对美元的依赖降低,尤其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的结算中。
哈萨克斯坦正在成为人民币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关键枢纽。
在该地区所有国家中,正是哈萨克斯坦担当起欧亚一体化的金融驱动器。
早在2022年,哈萨克斯坦就率先加入人民币清算系统,实现了无需美元充当中介的跨境直接交易。这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银行间结算速度加快,以及数字人民币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哈萨克斯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与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该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超过一半通过哈萨克斯坦进行。发展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融合金融、数字技术和国际投资的平台。本币结算贸易额增长,包括与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结算。
据专家评估,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着力构建与人民币及数字货币兼容的金融生态系统。该国正在落实数字坚戈(哈萨克斯坦货币——本网注)试点项目,该国还在发展人民币挂牌和跨境结算,监管机构正在研究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在国际支付中应用区块链技术。
这些举措加强了哈萨克斯坦作为与中国金融交易的关键区域枢纽地位,并为人民币在欧亚地区的广泛使用奠定技术基础。
凭借积累的经验、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进程和不断增强的投资者信心,哈萨克斯坦有潜力成为新一代欧亚货币结算中心。
哈萨克斯坦作为东西方金融的“桥梁”,为人民币更加融入国际结算体系以及为创建数字人民币和数字坚戈可在统一空间内使用的混合货币机制开辟前景。
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增长,这并非一时的趋势,而是结构性进程,反映出欧亚大陆正在形成新金融架构。
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充当未来货币试验场,技术、信任与地缘经济利益在其中交汇。(编译/黎然)

10月19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列车被吊装到轨道上。由中企参与建设的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是中亚地区第一条城市轻轨线路。(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