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三月站上3.3万亿美元大关,创2015年12月以来最高。
2025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0月,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叠加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全球资产价格整体上涨,美元亦逆势回升。受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综合影响,10月末外储环比上涨47亿美元至33433亿美元。

资产价格方面,10月份,美联储降息推动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8%,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2.3%。高市早苗上任,财政政策蓄势待发,刺激日经指数上涨16.6%,创历史新高。欧元区经济缓慢修复,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2.6%。全球股债双强对外储形成支撑。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根本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同样分析称,10月末外储规模变化不大,主要是当月美元指数上行与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形成对冲效应,带动外储规模微幅上升。10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已连续三个月升至3.3万亿美元之上,背后主要是受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以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带动。
“考虑到当前外储规模已处于3.3万亿美元以上的偏高水平,且当月人民银行增持黄金规模有限,不排除10月人民银行实施一定规模的外汇净卖出的可能,这能够将外储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区间。”王青说,按不同标准测算,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都处于适度充裕状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外储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外部环境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也能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