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月13日披露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5%、8.2%和6.5%。
业内专家表示,10月是传统“小月”,当月关键金融数据M2、社会融资规模等合理增长,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反映货币条件比较宽松,资金供给比较充裕,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了满足。
社融结构变化
贷款占比下降
初步统计,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业内专家表示,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快、企业债券发行热度较高,均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136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3.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863亿元,同比多1875亿元。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从去年的1万亿元扩大至1.3万亿元,首发时间比去年提前约1个月,发行完毕时间也相应提前,体现出财政对经济增长及需求拉动的支持,也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业内专家表示。
在今年以来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已经占比超过一半。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完善和金融市场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从过去更多依赖银行贷款,转变为综合运用债券、股票等更丰富的市场化融资方式,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
10月末,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提高的背景下,仍保持较高增速;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
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
资金供给比较充裕
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
“10月是信贷‘小月’,政府债券快发多发也对贷款有一定替代效应。”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能够支持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助力扩大需求、支撑经济。
“还有不少政府债券用于置换融资平台债务、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实际上是政府部门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杠杆,有助于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压力、减轻债务负担,为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业内专家称。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至67.5%,非金融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杠杆率分别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略降1.2个百分点。
从贷款价格看,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10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条件比较宽松的重要体现。”业内专家表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主要受到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低位下行,说明货币条件比较宽松、资金供给比较充裕,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不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研发、稳步发展壮大,也有助于激活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从贷款结构看,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信贷结构变化是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反映。业内专家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长动能由基建、房地产等传统领域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逐步转换,反映在信贷方面就是信贷结构的变化。从新增贷款投向看,近几年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速,这也反映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优化信贷结构不仅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思路转变的需要,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客观要求。”业内专家说,近年来,一些银行通过改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化绩效考核标准等方式,持续完善内部治理,有效传导央行政策激励,推动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信贷“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不断提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
近期,一些国际经济组织调高了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都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4月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
“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的预期边际向好。”业内专家表示,近期经济运行中呈现诸多积极信号,市场对前景的预期边际改善。预计前期各项宏观政策还会持续显效,有效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在前三季度GDP增长5.2%的基础上,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坚实基础。
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从内部环境看,今年以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综合整治低价过度竞争有序推进,效果已在逐步显现,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维持增长态势。
从政策支持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货币金融条件相对宽松,财政部近期提前下达了2026年度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也全部投放完毕,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将对投资形成有力支撑。
从中长期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对激发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坚实支撑。
作者:张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