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资产压舱石”的房产,如今却可能成为压垮生活的“千斤担”。房贷倒挂,卖房倒贴钱,这样的荒唐事,正真切切地砸在越来越多普通人头上,将他们的生活死死“套牢”。
不妨先看看几个令人唏嘘的案例:

南京的丁焘,为了确认自己那套90平米的房子还能值多少钱,特意找了几家中介询价。几年前,同小区的类似户型还能卖到四百多万,如今却只剩下不到一百万。这意味着,如果现在卖房,他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倒贴银行一百多万。辛辛苦苦半辈子,到头来却落得如此境地,怎能不让人感到绝望?他粗略一算,亏损高达78%。这意味着,即使卖掉房子,他还欠银行140万的巨额债务。以前买房是凑首付、找银行贷款,现在卖房却是卖完房还要倒贴银行钱。
《经济观察报》中,杨清的遭遇同样让人感到窒息。2019年,她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购置了一套小两居,几乎掏空了双方父母的养老积蓄。如今,房贷还剩二百多万,而中介给出的估价却只有二百二十万左右。想要脱手,她还得自己先垫付十几万的差价。

广州的萧逸更是苦不堪言。2018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他斥资六百四十万购入了一套住房,首付两百万,贷款四百四十万。然而,今年他实在无力承担高额的房贷,只能忍痛以四百零五万的价格将房子卖掉。算上这些年支付的利息,总共亏损了近三百万。“再不卖,每月一万八的房贷就能把家拖垮”,说这话时,萧逸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和疲惫。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是给本已寒冷的楼市雪上加霜。2025年9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1.0%,同比下跌3.2%;二线城市环比下跌0.7%,同比下跌5.0%;三线城市更是跌势不止。房价如同坐上了滑梯,一泻千里。而房贷却是固定不变的,于是“房贷倒挂”现象便应运而生——房子的市值甚至低于欠银行的贷款金额。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荒唐的局面?
说到底,都是“杠杆”惹的祸。房价上涨时,贷款是助你生财的工具。但当房价下跌时,杠杆就会变成吞噬财富的黑洞。更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房价下跌,人们手中的财富缩水,消费意愿降低;消费萎缩,企业经营困难,裁员降薪随之而来;收入没有保障,购房者更加谨慎,房价进一步下跌。央行三季度调查显示,仅有9.1%的居民认为房价会上涨——信心缺失,市场又该如何稳定?
杨清的家庭便深受其害。2023年,丈夫遭遇裁员,她的外贸生意也一落千丈,每月一万四的房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为了维持生计,丈夫白天跑外卖,晚上做代驾,不到半年就瘦了二十斤。最终,他们不得不卖掉房子,搬到郊区租房度日。原本应该提供温暖和庇护的房子,如今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房贷倒挂的局面还会继续恶化吗?
答案可能并不乐观。2025年1-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5%,销售额同比下降7.9%。尽管降幅有所收窄,但下跌的趋势并未停止。9月份的情况更为严峻,一线到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全线下跌,无一幸免。如今的楼市并非V型反弹,而是“L型”筑底——这意味着市场将在底部徘徊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迅速复苏。更令人担忧的是,房产在普通家庭资产中占比超过70%。一旦房价下跌,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存钱避险,消费意愿更加低迷。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居民储蓄再次增加了1.8万亿。消费不振,经济复苏放缓,楼市自然难以走出寒冬。在丁焘的小区里,已经有五户人家挂牌出售房产,价格一家比一家低,竞争异常激烈。中介表示,现在的买家都在观望,期待房价进一步下跌。楼市的寒冬并非“速冻”,而是“慢冻”,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们的财富和信心。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普通人应该如何避坑保命呢?
其实并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只有两条路可走,选对了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一条路:有能力就“熬”。如果你和老伴收入稳定,月供压力不大,那就不要轻易变动。自住房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炒作的,短期的涨跌不必过于在意。最重要的是避免断供!一旦断供,银行将立即启动法拍程序,而法拍价格通常只有市场价的七折。如果丁焘的房子被法拍,可能连七十万都卖不上,欠银行的债务将会更多,而且还会影响个人信用,得不偿失。
第二条路:没能力就“谈”。如果实在无力承担月供,不要硬撑,也不要逃避。主动与银行协商,申请延长还款期限,或者采取先还利息、暂缓本金的方式。深圳就有业主成功地将三十年房贷改为先息后本,每月月供从一万多降至三千多,从而缓解了经济压力。
丁焘最终选择了继续还贷,他说:“一百多万的差价实在无力承担,只能继续还款,至少房子还在,还有个住的地方。”房子没了可以再买,但信用一旦受损,人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这代人常常将房子视为人生的“标准答案”,年轻时省吃俭用贷款买房,以为能为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然而,现实却可能让我们面临“卖房倒贴钱”的窘境。丁焘的一百多万差价,杨清的郊区租房,萧逸的几百万亏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房子并非人生的全部。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收入、良好的信用,远比一套贬值的房子更加珍贵。以前贷款买房是一种魄力,现在贷款卖房则可能是一种糊涂。守住手中的财富,稳定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记住,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套牢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