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数据显示,11月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这也意味着,本月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5000亿元。

此前,央行已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由于当月有同样规模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因此月内为等量续作。
综上来看,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加量续作5000亿元,加量规模较上月高1000亿元,连续2个月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央行连续6个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此外,11月17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8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接下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发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下阶段,央行将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持续深化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将公布。目前,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已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都有充足的发力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着眼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在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推动“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重点是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同时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接下来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会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则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
王青预计,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这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是四季度促消费扩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的一个重要发力点。货币政策在包括降息在内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空间。 此外,接下来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预计四季度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中信证券认为,央行在报告中新增强调“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并且释放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的信号。考虑到四季度出口增速读数或在高基数下走弱,若后续内需恢复动能不足,央行有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降息10个基点,继续降低融资成本、稳定总需求,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支撑。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表示,今年年内不会降准降息,预计2026年将降息20个基点、降准50个基点,传递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信号。
余向荣认为,明年财政政策仍将发挥主导作用,并保持一定的扩张性。据其预测,一般公共预算赤字为GDP的4%,民生支出占比将有所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为1.6万亿元,较2025年高0.3万亿元,用于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4.9万亿元,其中4.1万亿元用于支持经济增长、8000亿元用于地方政府化债。“综合来看,预计2026年用于稳经济的广义财政赤字规模将达到11.8万亿元左右,相当于GDP的7.9%,比2025年增加1万亿元或GDP的0.4%。”
你认为,新一期LPR会调降吗?评论区说说~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中国人民银行、央广网、第一财经等
封面丨CNSPHOTO
责编丨李沫楠 白雅琦 付颢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