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携程集团(09961/TCOM,以下简称“携程”)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超预期的亮眼财报。
11月17日,携程发布三季报显示,出售印度在线旅游龙头MakeMyTrip(MMYT)约29%的股权所得,为公司带来170亿元左右的其他非经营性收益,直接推动当季净利润飙升至1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93%。

因为毛利率长期高逾80%以上,携程被称为“OTA茅”;而在这背后,没想到携程还是个投资小能手。 当然,MakeMyTrip股权出让属于非经营性一次性收益,难以支撑公司长期增长。
净利高增193%
OTA(在线旅游)赛道战略股权投资布局中,携程将海外旅游平台作为重要方向,其中对印度市场最大在线旅游平台——MakeMyTrip的股权投资是核心举措之一。
此次布局始于多年前,携程旨在通过资本介入切入印度在线旅游市场。截至2024年底,携程通过多年股权运作一度掌握MakeMyTrip约49%的总投票权。
持股期间,携程凭借特殊B类股获得关键治理权,包括持有MakeMyTrip 45.3%的投票权及董事会重大议案否决权等特权。同时,携程依托自身OTA核心优势,以该投资为支点,在境内外围绕住宿、交通等上下游产业链深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对高星级酒店等核心供应链的掌控力。
2025年6月,携程与MakeMyTrip达成股份回购协议,出售所持部分绑定治理权的B类普通股并注销,交易金额预计25亿-30亿美元。该笔股权处置收益在三季度财报中确认,而从初始投资到此次变现,这笔跨越九年的投资获利丰厚,直接成为携程三季报净利润暴增的核心原因。
对于交易,携程对外宣称是优化投资组合和提高股东回报的举措,回笼的大量现金具有多重战略价值。在当下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既有利于应对、抖音发力直播卖旅游产品等行业挑战,也能通过合理资金运作给股东带来更多实际回报。像携程8月28日推出的50亿美元回购计划,即及时稳定了投资者信心。
更牛的是,此次股权出售后,携程并未完全退出,仍持有MakeMyTrip 16.9%-19.99%股权,是其最大少数股东,并保留2个董事会席位。
这意味着携程仍能依托剩余股权,分享印度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红利,携程“财技”可见一斑。
逾700亿元投资
但也有分析认为,携程出售MakeMyTrip股权,表面是优化自身投资组合,核心则是应对印度的地缘政治压力。
近年来,印度对中资管控趋严,小米(01810)被追缴高额税费、vivo高管被捕、TikTok遭封禁等事件频发。携程此前靠特殊B类股掌握MakeMyTrip 45.3%投票权及董事会重大议案否决权等治理特权,这种控制权在印度政策收紧背景下已成敏感目标。
而携程此次特意出售绑定治理权的B类股而非流通性好的普通股,正是为退出主导治理、完成政治脱敏,避免被印度当局针对性管控。
事实上,对MakeMyTrip的股权投资,只是携程约757亿元投资布局的“冰山一角”。

携程2024年年报显示,携程多元资产架构中,流动性资产占比60%,总资产约1686亿元,其中现金及等价物563亿元,长短期投资约757亿元,通过充足的流动资产储备,为业务拓展、投资并购及应对行业波动提供资金保障。
携程757亿元的长短期投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境内主流酒店集团股权是携程核心投资布局之一,基本覆盖国内头部酒旅品牌。携程持有华住集团(HTHT)7%股份、首旅酒店(600258)12.2%股份、亚朵13.5%股份,还间接持有德胧集团股份、直接持有开元酒店(01158)5.5%股份。同时,携程自身孵化丽呈酒店品牌,通过轻加盟模式布局超600家门店,此外还控股宁波大乐之野、上海山海有野等民宿企业,并将34家携程度假农庄交由大乐之野团队管理,深度绑定民宿产业链。
通过收购与参股,携程还构建了完善的境内OTA矩阵:不仅收购整合了去哪儿、艺龙等主流平台,还持有同程(00780)、途牛(TOUR)等差异化平台股份。这些平台与携程主平台形成互补,共同稳固其在国内在线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与携程当初投资MakeMyTrip切入印度市场的赛道逻辑一致,都是通过股权绑定强化赛道掌控力。
此外,携程还积极布局全球旅游创新项目投资。
2025年5月,携程宣布投入10亿元设立旅游创新基金,用于投资全球旅游创新项目,重点聚焦目的地增长模式重塑和跨行业合作以打造特色旅行体验。该类布局目前多为早期创新项目投资,和前述控股成熟平台的模式不同,但本质都是围绕旅游核心赛道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全球旅游市场的潜在增长点。
通过上述强大布局,携程已初步构建了国内外OTA市场的携程“帝国”。而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因此得以“不务正业”,经常以人口学家身份,发表各种人口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