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7月1日电(记者刘惟真、宋瑞)盛夏六月,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首条轻轨列车驾驶员学员来到中国天津,开启了一段交流学习的特别旅程。三个月时间里,29名学员将在这里进行沉浸式实操培训,为阿斯塔纳市轻轨项目的开通做好准备。
“期待能掌握列车驾驶技术,像天津的驾驶员一样做到精准停车。”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达尔罕说,自己最想学习应急故障处理技术,特别是列车无网压处置、区间疏散等实操课程。这些经验将能在轻轨运营过程中更好保障乘客安全。
2024年4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签署阿斯塔纳市轻轨一期项目咨询服务合同。随后,集团派出多批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师资培训团队,围绕设备系统安装调试、恶劣天气应对、设备采购及装修优化等提供技术方案,获得了当地的认可与信任。
“提供咨询服务绝非简单复制中国经验。”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轨道咨询公司总经理王清永说,团队深入研究阿斯塔纳的运营环境与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了课程和教材。
交通始终是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合作的先行领域之一。连日来,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高官会议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二次会议正在天津召开,各国官员共商合作机遇、推动区域互通,吸引了全球目光。
7月1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当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高官会议在天津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中亚多国深居内陆,已在运营及正在建设的诸多“交通走廊”打通了不少国家的出海通道与贸易之路,更成为了产业联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6月30日,北京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满载着货物,从位于房山区的北京西南金港物流基地发出,驶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班列的开通不仅为北京及周边地区企业搭建了一条更为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也将有力促进中国与阿塞拜疆等地的贸易往来。”北京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副经理王栋说。
阿塞拜疆数字发展和交通部运输政策司司长法里兹·阿里延说,阿塞拜疆地处国际运输走廊的交汇点,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参与国。“去年,我们承接了超过350列来自西安、成都、青海等中国城市的中欧班列。高效运输机制,持续推动着贸易通道的升级扩容。”
7月1日,参会嘉宾在开幕式上鼓掌。当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高官会议在天津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中欧班列是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交通联系愈加紧密的缩影。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星星介绍,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中欧班列共开行1.9万列,同比增长10.7%。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区域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日渐完善,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新时代的“钢铁驼队”,也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架起经贸互动与合作共赢之桥,促进着全球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说,中国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推动全球交通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持续推动全球交通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可持续交通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