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2日报道,国际清算银行对超高的美元“隐性债务”发出警告。这是利用金融衍生品筹集美元的一种方法,不仅在银行,而且在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中也日益普遍。截至2024年底,全球美元隐性债务总额已达98万亿美元,可能引发大范围流动性危机。
隐性债务主要是指通过被称为“货币掉期”的金融衍生品筹集的美元。这些资金是通过置换本国货币筹集来的,并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后以美元偿还。其中大部分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产品。由于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国际清算银行才将其称为“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庞大的规模使得负责监控全球结算市场的国际清算银行无法视而不见。2023年底,全球美元隐性债务总额已从2008年底(雷曼危机刚结束后)的41万亿美元升至91万亿美元,到2024年底继续扩大至98万亿美元。据推测,截至2023年底,其中约41万亿美元由总部位于美国境外的银行持有。
此外,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说法,“非银行机构是外汇掉期交易的最大用户”。通常投资基金受到的监管比银行要少,而且它们的信息披露程度也没有银行充分。
这可能给金融监管机构造成陷阱。一旦冲击性事件发生,金融机构可能会被迫以更高的成本获取美元或出售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来偿还债务,从而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
但眼下缺少统计数据,因而无法掌握详细情况。很难预测哪些国家和地区将出现美元短缺,以及短缺程度如何。人们担心,各国央行将被迫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曾在日本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任职的丽泽大学教授中岛真志就隐性债务的扩大表示:“这意味着潜在风险正在增加。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影响将更加严重。经营基础薄弱的地方金融机构很可能首当其冲。”
截至2025年3月底,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三大银行均无力以外币存款偿清外币贷款,三家的贷存比分别为109%、131%、127%,均处于超贷状态。
至于缺口则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偿还期限较长的掉期来弥补。截至2025年3月底,三菱日联、三井住友、瑞穗三家的筹资规模分别为820亿美元、1460亿美元和937亿美元。在发生金融危机之时,由于贷款激增或存款外流,仍然存在美元短缺的风险。
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后,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抢购美元,导致市场普遍出现美元短缺现象。美联储则通过日本银行、欧洲央行等他国央行增加美元供应,最终平息了事态。
不过,市场对于美联储“紧急美元供给”能否持续存在疑虑,因为现在的特朗普政府正试图要求各国分摊向全球供给基础货币美元所产生的成本。
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指出:“一旦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美联储是否会向主要国家央行提供美元,已经变得极其不确定。”
中东地区持续紧张的局势也令人担忧。日经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上野刚志表示:“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封锁等因素导致的原油价格上涨持续时间较长,将导致全球经济恶化和信贷紧缩。由于没有人提供资金,流动性将会收紧。”(编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