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今年年初以来,银行股表现亮眼,多次强势领涨。市场热情高涨之际,手握银行原始股的大股东们,有的正悄然“落袋为安”。
日前,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大股东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华宇”)计划在未来2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1.1%。记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的6月24日,该行股价盘中触及6.76元,录得上市以来新高。此次减持若以齐鲁银行7月15日收盘价6.23元/股进行粗略估算,重庆华宇或将变现约3.8亿元。
对于该行大股东为何选择此时进行大规模减持,《华夏时报》记者于7月15日致电该行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对方表示需将采访提纲发送至相关邮箱,不过,记者按此操作后,并未在发稿前收到回复。
再现减持
根据齐鲁银行发布的《关于股东大宗交易转让股份计划公告》,重庆华宇此次减持系“自身发展需要”,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2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044万股,即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1.10%,此次减持股份均于齐鲁银行IPO前取得。
截至2025年7月11日,重庆华宇持有齐鲁银行1.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55%,其中大部分股份均为IPO前取得。根据齐鲁银行一季报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重庆华宇为齐鲁银行第七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庆华宇减持之际,正逢银行股高歌之时。今年以来,银行股“涨”声不断,齐鲁银行股价累计涨幅达20%。6月24日,齐鲁银行盘中触及6.76元/股,创下自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不过,减持公告发布后,7月15日齐鲁银行股价单日跌幅3.5%,7月16日截至发稿前下跌2.89%。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重庆华宇就曾减持齐鲁银行股份。
2024年,齐鲁银行股价累计涨幅近20%。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公告,2024年8月至10月期间,重庆华宇累计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6369.89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32%,减持价格区间为4.59元/股至5.18元/股,减持总金额约3.01亿元。
与2024年不同的是,本次减持重庆华宇均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
“股东选择大宗交易,通常是出于减少对二级市场直接冲击的考虑。”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怀涛律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种减持方式的区别,核心在于交易方式和市场影响。
“大宗交易是买卖双方在场外协商达成的大额交易,不通过交易所的集中竞价系统即时撮合,交易信息在盘后披露;而集中竞价减持则是股东直接在二级市场挂单,由系统实时撮合成交,价格和数量即时反映在盘面上,透明度更高。其定价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虽然会参考近期市场价格,但最终成交价往往基于交易规模、股票流动性及双方谈判情况,通常存在一定折价。因此定价虽受近期股价影响,但并非完全等同。”
王怀涛补充道,大宗交易本身不直接计入当日的连续竞价交易和收盘价计算,因此其成交行为不会直接影响交易当天的盘中价格和收盘价。但其盘后公布的交易细节(如折价幅度、成交量)可能传递市场信号,影响投资者情绪和对后续走势的判断,从而产生间接影响。
此外,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这意味着短期抛压延迟。
业内:银行估值仍有支撑
大股东逢高减持并非孤例。
今年6月23日,长沙银行也在今年上半年股价累计涨超15%后,披露了一则来自大股东的减持计划。根据公告,该行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自身资金需求,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0.92%,拟减持股份来源为长沙银行IPO前取得。若以6月23日收盘价粗略估算,通过此次减持,该股东或将变现约3.76亿元。
对此,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股东的减持表明大股东认为估值偏高,会使得中小投资人对银行的信心下降,从而导致跟风效应。
在盘和林看来,现阶段银行股表现好,主要受大势影响。“由于利率低,银行正在进行结构转型,比如消费贷、车贷、经营贷取代房贷按揭,这一趋势使得银行业资产进一步优化,市场对银行估值信心提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股东减持对银行估值的影响通常取决于多个因素,近期齐鲁银行、长沙银行等大股东减持主要是出于自身资金需求或战略调整,并不是因为对银行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因此,尽管部分银行的大股东减持,但其估值指标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不过,随着银行板块整体估值持续提升,亦有声音指出其股价表现与行业基本面有所背离。
对此,盘和林并不苟同。“我认为没有背离,统计局上半年数据显示,金融业上半年增速高达7.3%,而房地产投资依然是下滑状态,这说明中国金融业正在摆脱对房地产信贷的依赖,资产质量正在改善,这么高的增速,资产质量改善,自然能够提振投资人信心。当然,建议关注这种变化的可持续性。是否可以保持,暂时还没有定论,这要看当前对内需的刺激,以及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时间。”
娄飞鹏也表示,当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虽然在修复,但与其他行业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股息率较高,地方债务置换和房地产风险缓释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预期,以及银行股本身估值并不高,这些都是后续银行股股价的有力支撑因素。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行业基本面确实存在一些挑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面临着息差收窄、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然而,不能仅仅因为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就认定股价表现与基本面完全背离。银行作为经济的核心部门,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银行有望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方式,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